商洛日報訊(李琳 程剛)每當夜幕降臨,洛南縣河兩岸紅、綠、藍三色霓虹燈與“洛南精神”大型宣傳牌、饅頭山生態園美麗夜景交相輝映,山城仿佛鑲嵌在秦嶺山中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
近年來,洛南縣委、縣政府立足人居、生態、園林、文化、避暑的城市定位,以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和園林城市為抓手,圍繞建設旅游明星城市目標,堅持“高標準規劃、高品位建設、高效能管理”的原則,大力實施城鎮跨越計劃,全面推進城鎮化進程,傾力打造“山綠林茂有秀氣、碧水環繞有靈氣、環境優美有生氣、經貿繁榮有朝氣、文化活躍有人氣”的最佳人居環境,全縣城鎮建設實現了跨越發展。
高標準規劃
近年來,洛南縣委、縣政府立足縣情實際,提出了“東延西擴”“南融北展”的縣城發展戰略,以縣河盆地為主,東延至東石嘴大橋,西擴到謝灣鎮,總面積達27.6平方公里,突出體現人居、生態、園林,滲透不同文化主題。五年來累計投入城鎮建設資金21.3億元,先后建成東西城區堤路、倉頡園、步行街、神龜廣場、污水處理廠等一大批市政工程,縣城框架由東西3.4公里拉長到9公里,城區面積由3.7平方公里擴大到9.6平方公里。
今年以來,該縣緊緊抓住我市構建“一體兩翼”中心城市戰略部署,大力實施城鎮跨越計劃,加快推進城鎮建設重點項目。目前,縣上正在加快修編縣城總體規劃,做好萬壽寺、龍馬廣場、大小渠川等詳細規劃和孔子公園、月亮城、花石浪等項目群的規劃包裝,扎實做好洛源、保安、麻坪、巡檢等4個集鎮規劃。同時,啟動了秦唐街、柳林大道、東石嘴步行街、東城區濱河東路、城區供水管網改造、月亮城城市綜合體等項目。加快推進重點鎮和新型農村示范社區建設,突出抓好石門、巡檢等省市重點鎮和洛源、永豐、保安、古城、靈口等縣級重點鎮建設,加快構建以城區為中心,永豐、石門、景村為衛星鎮的中心城市群,以石坡為副中心,輻射寺耳、巡檢的北部扇形礦產旅游集鎮群,以古城為副中心,輻射三要、靈口的東部扇形農業產業化集鎮群,以保安為副中心,輻射衛東、洛源的西部帶狀旅游和農業產業化集鎮群。今年上半年,該縣實施基礎設施建設項目14個,完成投資4.17億元。
同時,該縣堅持走“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城市現代化、城鄉一體化”的路子,大力實施城鎮帶動戰略,把城鎮建設與移民搬遷、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高標準、高質量推進以石門等為重點的小城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9600余萬元,對永豐、衛東、保安、洛源、景村、石門、古城、三要、靈口、麻坪、巡檢、寺耳等鎮實施了升級改造。目前,全縣小城鎮建設已完成投資3.08億元,石門、巡檢兩個重點鎮完成了房屋主體、排水和路基工程;景村、石門、古城等17個建制鎮的小城鎮建設完成了道路、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
隨著一個個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的實施,洛南的城鎮建設邁上了新臺階。
高品位建設
洛南縣委、縣政府立足實際,科學決策,堅持高品位建設縣城,傾力改善人居環境。洛南縣河過去是一條垃圾遍地的污水河,近年來該縣斥千萬巨資治理縣河,對河道進行清理,兩岸漿砌石堤,修筑仿古涼亭,栽植金絲柳,并陸續安裝了四座橡膠壩,建成了縣河水上游樂園,大大改善了城區環境。同時,縣上請來西安園林專家對饅頭山開發進行論證、規劃,相繼啟動了饅頭山生態園、倉頡園、倉頡大道、健身樂園、民俗院等一大批市政工程,為市民們提供了休閑娛樂場所。該縣按照“開發新區、拉大框架、改造老城、完善功能”的縣城建設思路,先后建成了迎賓大道、東城大道、市民健身樂園、步行街、東西城區堤路建設、神龜廣場、江濱大道、祖師柳林觀光橋等一大批重點基礎設施項目,全面實施了夜景、綠化、美化三個系統工程。如今,人們漫步洛南縣城,糙白玉欄桿環繞兩岸,垂柳繞河堤,四級橡皮壩里碧波蕩漾,風景如畫。每當夜幕降臨時,縣河兩岸的霓虹燈與饅頭山生態園的星星燈交相輝映,為古老的山城洛州增添了亮麗的光彩。
圍繞“農村社區化、農民市民化、管理服務化、城鄉一體化”目標,該縣以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和園林縣城為抓手,不斷強化市容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力度,認真開展“一控二改三治亂”和“四整治兩創建”活動,狠抓基礎設施、市場遷建、環境整治,使縣城面貌煥然一新。目前,河南農貿市場拆遷接近尾聲,體育場過渡市場、秦龍小吃城、尤河三角洲綜合市場等一批市場相繼建成投用。城區污水、天然氣管網建設順利實施,濱河南線污水管網基本貫通,西城區縣河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完成。全縣城鎮建設完成投資18.27億元,城鎮化率達到45.6%,鞏固省級衛生縣城工作通過省上復審驗收,榮獲“全國新農村建設示范縣”稱號。
高效能管理
該縣堅持用經營的理念管理城市,按照“經營城鎮、以城養城”的理念,積極探索市場化、社會化城鎮建設機制。開辟土地批租、拍賣、置換、貸款、集資、群眾共建的多元投資、融資渠道,有效緩解了城建資金短缺的矛盾。
縣上堅持盤活建市與規范管市兩手抓,綜合整建城鎮商貿市場、蔬菜市場、餐飲市場和公廁、人行道、綠地、電信線路等公共設施,扎實落實城區市容環境“日巡、周查、月比”長效機制和集鎮衛生環境“旬治、月查、季比”長效機制,全面實施綠化、硬化、亮化、美化、凈化系統工程,大力推進文明單位、園林式單位和文明社區、園林式社區創建活動,全面提升城鎮品位。不斷健全環境衛生綜合治理各項制度,建立政府、市容和職能部門三級監督管理機制,實行街、路、巷和個體工商戶門前四包責任制,堅持天天巡查、周周檢查、月月評比,形成了市容環境衛生綜合治理的長效機制。縣上籌資160余萬元購置了灑水車、道路清掃車、垃圾清運車、垃圾壓縮車、垃圾收集車、路燈維修車、市容整頓專用車,并設立了城建監察大隊、園林管理所,充實了市容市政隊伍,推進了規范化管理,使城市管理不斷邁向現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