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 柯巖 通訊員 魏華)“這是今年村上第三次表彰脫貧光榮戶、道德模范了。看看人家、瞧瞧咱,我是越看越不好意思,為啥人家能富、我就受窮?我相信,只要雙手扒得勤,地里一定生‘黃金’。”11月5日,在鎮安縣月河鎮太白廟村2017年第三次脫貧表彰暨文藝演出現場,貧困戶阮緒鰲說。
扶貧先扶志。月河鎮把“搶占農時抓產業、激發動力抓精神”擺成兩條關鍵平行工作線,在加速產業發展的同時,將精神扶貧放在優先推進的地位。西川村黨支部書記夏禮堂說,村上為精神扶貧加了“五把油”,即:產業發展“油”,推動“三變”改革,壯大村集體經濟,明確產業到戶,讓貧困戶在產業發展上有奔頭;技術培訓“油”,全覆蓋技能技術培訓,請“洋”專家坐班授課、地頭指導,“土”專家入戶幫扶、田間指點,幫助貧困戶有一技之長;文明新風“油”,把“一約四會紅十條”裝進群眾的心中,堅決革陋習、樹新風,培養貧困戶簡辦婚喪嫁娶、厲行勤儉節約的理念;先進典型“油”,讓脫貧光榮戶、道德模范、好兒媳好公婆等先進典型披紅掛彩、歌舞游行,掛牌表彰、宣揚事跡,給優秀群眾以精神獎勵,辦好愛心超市,給表現良好的貧困戶以物質獎勵,激發貧困戶向上向善向好的熱情;政策文化“油”,通過鎮村組三級專業宣傳隊,精準宣傳政策,辦活農家書屋、文化廣場、文藝演出等,營造濃厚文化氛圍,充分發揮政策激勵、文化滋養的作用。“這五把‘油’讓貧困戶的激情燃燒起來,有了發展產業拔窮根的強大內在動力。”夏禮堂深有感慨。
西川村的情況是月河鎮精神扶貧工作的一個縮影。該鎮脫貧辦干部韓陽介紹,目前,全鎮“一帶兩園六基地”的產業布局已經形成,有能力的753戶貧困戶都有1至2項穩定產業。10個愛心超市全部投入運營。共組織各類產業技術培訓34場次,參訓5100人次,表彰脫貧光榮戶、道德模范等先進典型231人,文藝匯演22場,編排脫貧攻堅劇目24個。“只有克服‘等靠要’和‘慵懶散’,實現物質脫貧和精神脫貧雙豐收,才是真正決勝脫貧攻堅。”韓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