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吳濤 王濤)紅巖寺鎮正溝村,這個昔日被稱作柞水最遠、最偏僻、最沒有發展前景的窮山溝,近兩年來煥發出了新的活力。多功能的村委會辦公室蓋起來了、標準化的產業路修起來了、干凈自來水流出來了、成片的產業示范園建起來了。談到這一切的變化,貧困戶謝承潤的臉上始終洋溢著幸福的笑容:“多虧了縣國稅局,他們有一支真心為我們貧困戶著想的黨員隊伍。”
精準脫貧攻堅戰役打響以來,柞水縣國稅局積極發揮黨建引領作用,通過深入開展“三亮三比三評”活動,激勵引導全系統黨員干部時刻心系貧困群眾冷暖,以實際行動在脫貧攻堅主戰場上爭創新功。“三亮”強意識。“亮”身份,黨員駐村入戶佩戴黨徽,促使他們時刻謹記“是燈就要閃亮、是旗就要招展”,處處為群眾立好標桿、做好示范;“亮”職責,按照支部書記包3戶、一般黨員包1戶的原則,明確包扶對象、細化包扶職責,并在村活動廣場予以公示,讓廣大群眾知曉;“亮”承諾,結合包扶職責和自身實際,圍繞幫扶目標、幫扶計劃、幫扶措施、幫扶成效等方面與包扶對象簽訂承諾書,接受群眾監督。“三比”促擔當。“比”作風,由糾察隊不定期深入一線對駐村黨員工作努力、生活作風、群眾紀律等進行明察暗訪,評樹“為民、務實、清廉”的正面標桿,查糾“擾民、混事、非為”的反面案例;“比”服務,以落實“八個一批”幫扶成效為主要依據,開展服務群眾明星黨員和標桿支部評選活動,力促幫扶工作取得實效;“比”實績,定期對每個黨員和支部完成幫扶工作任務的進度、成效進行量化考核與公開評比,讓全體黨員樹立起追趕超越的光榮感、緊迫感和危機感。“三評”激動力。黨員互評,以“照鏡子、咬耳朵、扯袖子”的方式促使黨員之間取長補短、共同提高;群眾評議,定期召開幫扶對象座談會,聚焦貧困戶滿意度發放調查問卷,征詢意見建議,認真進行整改;鎮村點評,定期回訪村委會和鎮黨委,提請村鎮班子對扶貧工作進行評價,并將之作為黨員和支部考核定性的重要依據。
“三亮三比三評”活動的開展,大大激發了廣大黨員傾情傾智、盡心盡力抓扶貧的主動性與創造性,目前共幫扶貧困村發展經濟林300余畝,建成1500余畝連翹產業發展基地,養殖中華蜂1300余箱,豬苓、天麻、五味子、核桃、板栗等產業也遍地開花,為全村108戶貧困戶脫貧致富提供了“造血”支撐,一條靠著產業鋪就的脫貧之路越走越寬,贏得了當地政府和廣大群眾的充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