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安縣“戶分三類、精準幫扶”工作調查
本報記者 汪锳 吉文艷
“現在我家通過易地搬遷建起了100平方米的新房,政府給補貼了7.5萬元;3個娃念書總共給補貼了9750元,我一家負擔小多了,我跟妻子安心打工,年底脫貧沒啥大問題!”近日,鎮安縣永樂街道辦54歲的儲照才信心滿滿地說。
儲照才家因交通條件落后和三個孩子上學負擔重,被劃為“有能缺項戶”。針對儲照才家的情況,包扶的扶貧干部列出了落實易地扶貧搬遷、貧困大學生資助、勞動技能培訓、“三帶四聯”資金幫扶四項措施,使儲照才對如期脫貧充滿希望。
2017年底,鎮安縣有建檔立卡貧困村90個,貧困人口1.6萬戶、4.7萬人,貧困發生率19.1%。為更好地貫徹落實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實現全縣整體脫貧摘帽目標,今年以來,鎮安縣進一步細化致貧原因、政策兌現、責任落實、脫貧時序,分類施策、精準滴灌,總結形成了“戶分三類、精準幫扶”的辦法,實現了幫扶措施精準到戶到人到項目。
完善信息夯實基礎
鎮安在現有貧困戶信息數據的基礎上,逐戶逐人對貧困戶的家庭人口、身體狀況、致貧原因、發展潛能、政策落實、幫扶措施、脫貧達標等情況,逐項核準補全,對排查出的錯評戶,予以“清退”,符合貧困條件而未納入貧困戶的遺漏戶,或因家庭出現意外致貧、返貧戶,及時發現、及時納入,今年上半年,全縣分兩批共標注清退貧困戶563戶,新納貧困戶62戶。
對生活困難的老年貧困戶,分三種情況進行合理界定。一種是,對子女都不是貧困戶,收入穩定、生活條件較好,因不盡贍養義務而造成老人生活困難的,沒有納入的一律不納入,已經納入的按清退處理。
同時,組織“四支隊伍”上門教育引導,或由司法部門強制子女依法履行贍養義務,簽訂贍養協議,提供贍養費用,保障老人基本生活。一種是,子女雖然都不是貧困戶,但實際生活也比較困難,識別前老人已分戶獨居的,由幫扶干部采集5戶以上群眾證言,村兩委會召開會議研究審定,再由村民代表會進行公開評議,公示無異議后報縣扶貧局備案,確定為“備案老年貧困戶”,予以保留認定,全縣共認定728戶1128人。最后一種是,在已確定的備案老年貧困戶中,對因婚嫁、外出務工等原因,子女失聯兩年以上,老人實際無依無靠的,夠條件的直接納入兜底低保戶,不夠條件的按一般貧困戶重點幫扶、正常退出;對子女能夠取得聯系的,在落實幫扶措施的同時,逐戶簽訂贍養協議,確保穩定脫貧,全縣共簽訂贍養協議636份。
系統研判據實分類
鎮安縣依據貧困戶家庭成員的勞動力狀況,結合致貧原因、發展潛能、變化趨勢等,明確具體標準,集中系統研判,把貧困戶劃分為三大類。
把家庭成員身體基本健康、勞動力相對充足、有穩定脫貧產業的貧困戶確定為有勞動能力戶,然后對照戶脫貧的五條標準,把已經達標的確定為放心戶,一項以上沒有達標的確定為缺項戶。全縣共確定有勞動能力戶7914戶,占貧困戶總戶數的48.2%,其中放心戶5406戶、缺項戶2508戶。
把家庭成員因病因殘勞動力弱、勞動力相對偏少、收入不穩定的貧困戶確定為弱勞動能力戶,然后把弱勞動能力戶中,經過幫扶當年可以達標脫貧的確定為可脫戶,不能脫貧的確定為沉底戶。全縣共確定弱勞動能力戶3826戶,其中可脫戶3215戶、沉底戶611戶。
把家庭成員全部因病、因殘、因年齡無勞動能力或喪失勞動能力的貧困戶確定為無勞動能力戶,然后再把無勞動能力戶中,達到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條件的確定為特困供養戶,不夠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條件的確定為兜底低保戶。全縣共確定無勞動能力戶4691戶,其中特困供養戶3490戶、兜底低保戶1201戶。
因戶因人精準施策
鎮安縣根據貧困戶劃分的三種類型,在逐戶找準找全致貧原因的基礎上,對照脫貧退出標準,按照缺啥補啥、需啥幫啥的原則,依據致貧原因逐戶逐人制定幫扶措施。
對有勞動能力戶,重點實施產業幫扶。按照“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思路,為每戶有能戶幫助規劃了兩個以上的長短產業,并出臺產業扶持政策,給予一定的獎補。全縣累計發放產業獎補資金1.63億元,集中流轉土地、建設產業基地7.1萬畝,建設扶貧工廠(車間)208個。其中,對放心戶,重點鞏固脫貧成效,提高脫貧質量,促其穩定脫貧;對缺項戶,列出缺項清單,重點落實補短措施,明確完成時限,實行銷號管理,確保按期脫貧。對安全住房不達標的,通過易地扶貧搬遷和危房改造予以保障,確保按期入住;對安全飲水不達標的,通過新建和改建供水設施,確保有水吃且水質達標;對電力不達標的,通過新架桿線和農網改造,確保戶戶通電等。
對弱勞動能力戶,重點實施就業幫扶??h上組織開展實用技術和勞動技能培訓,就近就地安置公益崗位,或安排到扶貧工廠(車間)穩定就業,或組織動員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能人大戶吸納就業。全縣共設立公益崗位979個,扶貧工廠(車間)安排貧困戶就業2900多人,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能人大戶吸納就業4200多人。其中,對可脫戶,重點用足用好各項扶貧政策,家庭成員有疾病的,逐人落實健康扶貧四重保障和“醫生+患者”簽約服務;家庭成員有殘疾的,逐人落實殘疾人補助和就業創業政策;家庭成員有學生的,逐人落實貧困學生資助、救助、捐助政策,等等。對沉底戶,制定年度幫扶計劃,依據家庭情況明確脫貧時限,重點通過持續幫扶、逐年實現脫貧。
對無勞動能力戶,重點實施政策幫扶。其中,對特困供養戶,重點是落實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進行集中或分散供養,實現政策脫貧;對兜底低保戶,重點落實A類低保,補齊缺項短板,實現兜底脫貧。
鎮安縣通過實施“戶分三類、精準幫扶”,進一步找準了幫扶工作的需求點、主攻點、發力點,解決了過去幫扶工作存在的幫扶措施制定不實、主次不分、難易不清,一刀切、一般粗、搞應付等問題,解決了過去幫扶工作存在的針對性不強、精細度不高等問題,做到了一戶一法、缺啥補啥,精準滴灌、精準施策。
“將貧困戶據實劃分為有勞動能力戶、弱勞動能力戶、無勞動能力戶三類,實施一戶一策、一人一法,探索形成了‘戶分三類、精準幫扶’工作機制,真正實現了幫扶措施精準到戶到人到項目。”在8月22日召開的全市脫貧質量提升工作推進會上,鎮安詳細介紹了“戶分三類、精準幫扶”工作經驗,引起其他縣區的學習與討論。
8月30日,陜西省脫貧攻堅指揮部下發文件指出,鎮安縣“戶分三類、精準幫扶”的創新作法,找準了當前脫貧攻堅的需求點、主攻點、發力點,本質上體現了精準要義,措施上體現了細化實化,推進上體現了有力有序,工作上體現了責任擔當,為其他貧困縣尤其是深度貧困縣脫貧攻堅工作創造了經驗、做出了示范、樹立了標桿,提供了有益的借鑒和啟示,具有很強的推廣價值。
近日,經省、市核查、評估,至7月底,鎮安縣擬退出村、戶絕大多數已達到脫貧標準,全縣上下形成了領導苦抓、干部苦幫、群眾苦干的良好氛圍,干群關系和諧融洽,農業產業健康發展,農村面貌顯著改善,農民收入穩定增長的喜人局面,鎮安有望成為陜西省第一個脫貧摘帽的深度貧困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