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實際 推進改革 調整結構
鎮安生態經濟初具規模
本報訊 (通訊員 邢 靜)近年來,鎮安縣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堅定踐行“兩山”理論,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立足實際,不斷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基本形成了具有鎮安地域特色和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體系,生態產業體系逐步壯大。
特色生態農業發展壯大。鎮安縣持續做強茶葉、蠶桑、烤煙、魔芋、中藥材五大農業主導產業,鞏固提升板栗、核桃、食用菌種植和畜牧養殖等傳統產業。全縣發展茶園11.55萬畝、桑園6.5萬畝、烤煙2.8萬畝、魔芋5.6萬畝、藥材20.89萬畝、板栗60.5萬畝、核桃32.6萬畝,年種植食用菌3000萬袋,年飼養禽類達到100萬頭(只)。合曼板栗、秦綠木耳、鋤禾香菇通過農業農村部綠色食品認證,鎮安香椿、香菇、木耳成功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目錄,“雪櫻花魔芋”獲得國家良好農業規范GAP認證,“鎮安板栗”“象園茶”“云鎮掛面”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知名度不斷提高。
“林業+”發展戰略持續推進。縣上不斷豐富綠色生態產品,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林下經濟,突出板栗、核桃、中藥材種植和畜牧養殖四大傳統產業和茶葉、蠶桑、食用菌、魔芋四大特色產業,建設60萬畝板栗產業帶、30萬畝核桃產業帶、10萬畝茶葉產業帶,發展林下中藥材10萬畝、林下魔芋5萬畝、林下養雞100萬只、林下養豬35萬頭。
工業經濟穩步提升。以高質量發展為主線,以提質增效為目標,持續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逐步培育壯大綠色發展新動能。堯柏特種水泥集團利用鉛鋅尾礦大力生產特種水泥熟料,年可利用鉛鋅尾礦17.5萬噸;明科電子材料有限公司、雪櫻花魔芋制品有限公司通過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瑞琪醫藥、盛華茶葉、永田香菇、華興魔芋等19家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技改提升明顯;鎢鉬產業園、漢白玉產業園等一批新材料產業項目穩步推進。全縣五年累計新增“五上”企業89家,2021年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37億元,同比增長30.4%。
康養旅游產業融合發展。該縣圍繞打造“中國康養之都”的戰略目標,積極培育旅游康養產業,實施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做強全域旅游品牌,實現了“林業+旅游康養”融合發展。引進陜煤集團、陜旅集團等大型企業,建成木王山、塔云山、金臺山等3個4A級景區,云蓋寺古鎮、童話磨石溝2個3A級景區,云鎮、桂林等4個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羅家營、青樹等23個秦嶺山水鄉村建設示范村,建設侏羅紀夢幻世界等康養旅游產業項目22個,成功創建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來安去安·小城鎮安”的旅游品牌影響力不斷擴大。2021年,全縣旅游人數達到82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50億元。
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不斷創新。鎮安縣建立生態產品價值轉換、農村產權服務、評估認定3個平臺,構建了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新路徑,出臺了《鎮安縣綠色企業認定評價暫行辦法》《鎮安縣綠色項目認定評價管理辦法》《鎮安縣綠色產業認定評價導引》,建立綠色企業數據庫、綠色項目庫、綠色產業清單,推動“三綠”認定規范化。目前,鎮安縣已認定綠色企業16家、納入綠色項目庫重點項目68個,建立綠色產業目錄六大類7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