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黃明坤)近年來,鎮安縣司法局積極整合公共法律服務資源,以平臺建設為抓手,著力打造多層次普惠型公共法律服務體系,有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維護全縣社會和諧穩定。
鎮安縣司法局投資200萬元,建成占地550多平方米的縣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置人民調解、公證、法律援助、法律服務4個窗口,實現公共法律服務效能最大化。整合司法所、綜治中心、信訪辦工作人員,投資120萬元,建成具有普法宣傳、法律咨詢、矛盾糾紛調處、法律援助等功能的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15個,標準化村(社區)公共法律服務室156個,為轄區群眾提供方便快捷的法律服務。在公共法律服務中心設置“法律熱線”工作室,不斷加大對“12348”熱線的宣傳力度;建立鎮村法律顧問微信群169個,開展線上“微解答”“微調解”“微法援”等活動,將服務網絡延伸到群眾家中。
鎮安縣司法局制定公共法律服務指南、服務流程和工作職責等規章制度,為辦事群眾提供指引,對受理的各類法律事務進行規范化登記造冊,量化到具體業務部門,做到人人有職責、事事有回聲。在三級公共法律服務網絡體系基礎上,全縣分東、中、西三片設立公共法律服務工作團,出臺《鎮安縣公共法律服務事項清單》,明確服務對象、服務標準和保障方式。加強三級平臺運行監管考核,修訂完善《鎮安縣村級人民調解“以獎代補”實施辦法》《鎮安縣人民調解委員會人民調解員考核管理辦法》,出臺《鎮安縣“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補助資金管理辦法》等規范性考核文件,落實管理舉措,有力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各項工作規范有序開展。
為確保政府權力在法治軌道上運行,鎮安縣司法局完善《重大行政決策專家咨詢論證辦法》,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創新開展專辦、領辦、代辦、幫辦、一網通辦服務及“一件事一次辦”,為企業、群眾提供一站式服務。扎實推進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出臺《鎮安縣行政復議體制改革實施方案》,健全行政復議體制機制,整合行政復議資源,建成“一廳五室”行政復議中心,提高行政復議質量,有效化解行政爭議。
為做優“法治教育”品牌,鎮安縣司法局建成法治宣傳實體陣地10個,“紅領巾法學院”2個、省級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1個,法治文化廣場、鄉村戲樓等15個,國家級民主法治示范村1個、省級2個、市級34個,全國社會治理示范村1個、省級鄉村治理示范村1個,法治圖書室(角)175個,形成了有主題、有特色、有亮點的法治宣傳大格局。搭建“網上學法、短信送法、電視說法、律師講法”普法平臺,開展各類主題法治講座200多場次、集中法治宣傳活動190多次、送法下鄉170多次、法治文藝演出50多場次,發放宣傳資料15萬份,解答法律咨詢2萬多人次,提供公證、法律援助1500多件。
鎮安縣以“三個年”活動為牽引,出臺《打造最優營商環境先行地三十條措施》《鎮安縣政法機關優化提升法治化營商環境九條具體措施》《千名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進企業活動方案》系列優惠政策,為企業、群眾排憂解難,實現服務群眾“零距離”。鎮安縣司法局組建了一支由縣鎮業務干部、法律工作者、人民調解員、片長為骨干的法律服務團,實施法律惠民“六大行動”,扎實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累計接收群眾咨詢6500人次、接聽“12348”專線1350次、辦理“12345”熱線反饋問題1135件,辦理法律援助案件934件,辦理公證案件687件。以“一個項目、一個團隊、全程服務”為模式組建法律服務團隊,制定《政府聘請法律顧問管理辦法》,做到鎮(街道)、黨政單位、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積極為重點項目、社會治理、輿情處置、信訪維穩等提供“及時+高效+專業+優質”法律服務和法治保障。
為做優“基層治理”品牌,鎮安縣司法局深化拓展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1844”工作機制,強化支委聯系黨小組、黨小組聯系片長、黨員片長聯系群眾“三個聯系”,在片區建立“黨心民心聊天室”,全縣黨小組長、片長處置辦結15.94萬件。建立智慧矛盾糾紛調處機制,落實縣、鎮、村(社區)、組、片區“五級”網絡責任區,完善縣、鎮、村三級人民調解委員會,3年來,全縣累計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3293件,發放“以獎代補”資金96.6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