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周雯)近年來,柞水縣把建設好“四好農村路”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脫貧攻堅的重要工作,不斷加強農村公路建設、管理、養護和運營工作,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保障。
縣上率先將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費、水毀災毀保險預備金等納入財政,近年來累計投入10.8億元,新建改建縣鄉公路87.4公里、橋梁20座,新建深度貧困村通組路159.91公里,整治“油返砂”道路193.7公里,完成建制村通暢項目11公里。目前全縣公路總里程達到1646.27公里,行政村通暢率、水泥路覆蓋率均達100%,實現了所有行政村社通班線和通郵全覆蓋。
推行精細化管理。全面推行“路長制”,建立以“縣上路政員、鎮辦監管員、村組護路員”為主的監管體系和以道班工人、客運司機、鎮村干部為輔的社會監管網絡,實行“點面結合、以面為主”的精細化管養模式,對列養農村公路的路面、路基、橋涵等進行調查摸底,制定修復方案。同時,對不按規范設立的標志、標牌全部拆除更換,營造良好的通行環境。
突出標準化養護。建立預防性養護長效運行機制,將公路預防性養護和周期性養護結合起來。針對公路、橋梁病害,尤其是對交通量較大縣鄉主干道出現的大片坑槽、坑洞等路面病害,及時組織人員進行搶修,做到早發現、早行動、早治理。利用冬閑季節全面檢修保養養護機械設備,確保設備性能良好、安全運轉,為養護施工提供優質服務。
加強專業化運營。積極推行“交通+脫貧”“交通+旅游”“交通+物流”,把牛背梁、終南山寨、秦楚古道、柞水溶洞等景點的旅游道路進行互聯互通,完成3個鎮辦客運公交化改造,運營率達100%,實現鎮辦、建制村通客車全覆蓋,城鄉客運一體化發展水平達到AAA級以上。整合縣內6家物流快遞企業、34條客運班線和“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等物流運輸車輛,助推工業品下鄉、農產品進城,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