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 非
“今年這木耳不但長得肥厚光亮,而且產量好,多虧了市上派來幫扶我們村的干部,才能有這么好的收成。”4月25日,柞水縣杏坪鎮肖臺村的木耳種植大戶肖超,一邊晾曬剛采下來的第一茬木耳,一邊說。今年肖超家共種植吊袋木耳5萬袋,預計收入5萬元左右。
阮斌是肖臺村的駐村第一書記,作為全市“三百四千”工程“千名黨員駐村興農”中的一員,他表示,今年的目標是全村培育80萬袋吊袋木耳,帶動16戶農戶約40人參與。
“目前,肖臺村的春耳已經進入收獲季,預計在6月之前,能采摘4茬木耳。我們還完成了230畝的玉米大豆套種試驗田,全部實現了機械化耕種。”阮斌說。
全市“三百四千”工程奮力趕超行動安排部署會召開以來,各級各相關部門圍繞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積極推動“千名黨員駐村興農”工作,把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化為鄉村振興新動能。
市上先后印發《關于“千名黨員駐村興農”工作推進措施的意見》,推出“培樹典型、觀摩交流、抓好宣傳、表揚先進、定期調度、嚴明獎懲”等八條措施,指導各縣區委組織部、商洛高新區黨工委有序推進、取得實效。
建立健全工作臺賬,下發工作進度統計表,定期調度梳理各縣區工作進展情況。實施抓點示范,選優培樹“千名黨員駐村興農”典型村,以點帶面推動工作開展。
在洛南縣麻坪鎮三興村,1720畝的烤煙栽植正緊張有序進行。駐村第一書記張力介紹,除了烤煙,設施蔬菜也是今年村里的一項主導產業,建成蔬菜加工廠,種植豆角290畝,流轉土地80畝發展大棚西紅柿,收獲后保底收購,成為村民增收新路子。
在經歷了2021年水災后,三興村包扶干部和村“兩委”根據三興村高寒山區特點和受災實際,敲定了“從鞏固到改善”的保收入打基礎產業發展思路,即:全力鞏固提升烤煙種植挽回糧食作物損失,全力鞏固提升設施農業產值挽回大田作物損失,全力改善提升水利等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為來年復產做好準備。先后完成了全村27口備用水井改造,新建1座、修復3座蓄水池,為春耕贏得了寶貴時間。
為了更好落實“千名黨員駐村興農”行動,全市實施駐村第一書記年度駐村幫扶考核評價,擬出臺《駐村第一書記和村級黨組織書記退出辦法》,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鮮明導向。同時,嚴格執行包鎮走村入戶制度,督促駐村第一書記和村干部常態化入戶走訪,及時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經統計,2022年全市“千名黨員駐村興農”預計爭取各類項目1615個,資金34095萬元,為群眾辦理各類實事514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