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通訊員 梅林海)今年以來,柞水縣將秦嶺山水鄉村建設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升級版,嚴格遵循市委、市政府提出的“3456”工作路徑和秦嶺山水鄉村建設40條標準,創新建立“縣級抓統籌、鎮辦抓落實、村組抓實施、農戶抓三包”的四級聯動機制,實現了鄉村環境美、鄉風淳、產業優的目標。
柞水縣積極發揮“土專家”的經驗優勢,讓他們參與規劃、建設、監督,由下而上、由內而外進行規劃,動員群眾齊參與,大家齊動手。群眾累計投工投勞1.68萬人次,清理“五堆五廢”1.62萬處9540噸,推動全縣76個村率先通過市級秦嶺山水鄉村建設驗收。
同時,該縣注重減法“騰空間”,堅決把“兩拆一提升”向廣大農村縱深推進,累計開展專項整治50多次,拆除殘垣斷壁、廢舊圈舍和廁所等1110多處,為秦嶺山水鄉村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堅持生態優先,盡量保留田園原貌、民居原型和庭院原狀,通過政府投一點,集體經濟拿一點,群眾出一點,企業幫一點,召集當地能工巧匠,去城市化就地取材。利用土磚、土瓦、石坎、石墻改造庭院、道路、廣場等1300多處,提升了村容、保護了生態、留住了鄉愁。始終把“六清六治六無”納入鄉風文明建設中,在村級建立“紅黃”牌周評比、“小黑板”月公示、“曝光臺”季晾曬制度,在縣鎮建立日常調度、考核評比、聯合執法機制,通過機制促動、評比帶動,成功創建中國最美休閑鄉村2個、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15個、市級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11個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