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廈門10月22日電 (陳悅 劉曉晶)去年“年度最佳歌劇院”德國柏林喜歌劇院全新創作呈現的《魔笛》周末將來到全球第九個演出城市廈門,于24日和25日在閩南大戲院上演。劇中的“公主”和“夜后”兩位知名歌唱家22日晚在率先亮相,和廈門歌劇愛好者互動,大秀歌劇中。
在互動中,飾演公主的蓋勒和飾演夜后的安德森兩位著名歌唱藝術家除了大秀花腔詠嘆調,亦頗具親和力“秀中文”,演唱中文歌曲。
《魔笛》是世界十大歌劇之一、也是全世界上座率最高的德語歌劇,柏林喜歌劇院也正是憑借其這一奇幻版的《魔笛》獲得最佳歌劇院殊榮。2012年,本版《魔笛》在德國首演后,受到世界各地劇院的演出邀約,火爆全球。此次,在結束英國愛丁堡國際藝術節及上海大劇院的成功演出之后,德國柏林喜歌劇院的一眾演員轉場廈門。獻上其首次亞洲巡演的第二站演出。這也是廈門歷史上第一次引進西方原版歌劇。
“公主”和“夜后”兩人的詠嘆調秀中,“夜后”不負眾望演出了劇中最耳熟能詳的經典唱段,“史上最強花腔詠嘆調”《復仇的火焰在我心中燃燒》這一“神曲”。
除了“陽春白雪”的詠嘆調秀,兩位主演的中文秀頓時拉近和觀眾距離,更讓現場氣氛熱烈。
“中國人愛莫扎特和魔笛,這很好,我們非常高興”,“廈門非常漂亮,百聞不如一見。期待在廈門學到、看到很多東西”,蓋勒可是用中文說出這些感受的。其中甚至包括“百聞不如一見”這樣“高難度”俗語。蓋勒透露,并不會中文的她,為了長達數分鐘的致辭可是用了“笨辦法”:將中文用音標注好音,再將發音背下來。對和中國觀眾互動頗為重視的蓋勒,背得頗為流暢,只有偶爾需要看看“小抄”。蓋勒現場更“壓軸”用中文演唱了《鼓浪嶼之波》,徹底征服廈門觀眾,獲得他們熱烈得起立鼓掌。
喜歌劇院行政藝術總監溫特表示,之所以選擇廈門演出,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廈門“富有歐洲風情”。他專門推薦觀眾注意本劇的3D舞臺布景,相信廈門觀眾能和英格蘭、蘇格蘭等地觀眾一樣迅速融入劇中。
在德國柏林喜歌劇院制作的版本中,觀眾將看到大片煙霧組合成的布景,在多媒體技術的支撐下,花兒如魔術般在慢鏡頭中開放,大象漂浮在雞尾酒杯上,飛翔的笛子、跳動的鈴鐺……英國《衛報》評價它為“亞歷山大·羅欽科、蒂姆·波頓、查爾斯·狄更斯、弗里茲·朗、20世紀初無聲電影以及21世紀動漫小說的完美結合”。
也正因為“多媒體”表演特色,此次《魔笛》表演者清一色是具有豐富歌劇表演經驗的國際歌劇演員,除了蓋勒和安德森,擔綱“公主”和“夜后”角色的還分別有著名歌唱家克里斯蒂·康諾弗及斯維特拉娜·莫斯卡蘭科。
閩南大戲院人士亦透露,由于此前已和臺灣育升旅行社達成合作協議,通過其代理,已有不少臺北和金門民眾購買演出門票,跨海前來欣賞這一頂級歌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