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電視劇《心術》前,先讀了六六的原著。原著以日記形式完成,紀實色彩很濃,間或穿插幾段六六與網友的互動文字,不仔細分辨的話,果真會把小說當現實了。受敘事形式限制,小說并沒有為電視劇提供良好的改編基礎。難為六六了,在劇本創作上,電視劇故事對比原著有了不小的改動,起碼,臺詞變多了。
六六的臺詞基本功不錯,聽著美小護、霍思邈們耍貧嘴,也蠻有意思。但聽多了總覺得有點不對勁,這么像《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般的耍貧嘴,哪還有更多的篇幅,用來描寫醫患關系折射社會矛盾?。克裕础缎男g》時有點著急,總覺得電視劇沒談到大問題,沒談到骨子里,有時過于注重描述溫暖,疏忽了冷酷一面是溫暖最好的折射。
后來想通了,指望一部電視劇來看透導致醫患關系緊張的各種復雜因素,是對創作者要求太高了。《心術》的性質,得先是一部具有觀賞價值的娛樂產品,其次才是一部批判社會的現實主義作品。這年頭電視劇紛紛躲避現實都來不及,好不容易出了部《心術》,大家要愛護,要用高收視率支持,由此才會吸引更多導演轉到現實題材中。
既然是娛樂產品,不妨從其娛樂性談起。這部劇最值得稱道的是演員的表演,海清(點擊觀看海清影視作品《鮮花朵朵》)(微博)飾演的美小護,在原著中所占篇幅并不多,為了突出這個角色,編劇給她加了不少臺詞。于是我們不斷在劇中看到海清“吧啦吧啦”地說話,嘴皮子比在其他劇中當媳婦時要靈快得多。
吳秀波(點擊觀看吳秀波影視作品《青盲》、《林師傅在首爾》)(微博)飾演的霍思邈,張嘉譯(點擊觀看張嘉譯影視作品《雪狼谷》、《左右》)飾演的劉晨曦在劇中的表現都極其放松,乃至于有點放松得過火。不曉得導演用什么方式,讓演員卸掉了面對這個獨特題材的包袱。演員演得放松,觀眾自然看得也不緊張。問題就出在這兒,放松感雖帶來了觀劇舒適度,但缺乏緊張元素總會讓人若有所失。
《心術》的播出有它的社會價值,它能幫觀眾認識那些在就診臺后不茍言笑的醫生,在工作之外其實和每個普通人是一個樣子,有著大家都有的愛欲情仇?!缎男g》無意為醫生開解,它只是(也只能)把一些可供言說的東西展現出來給大家看,讓人們對醫生這個職業有稍微多一些的理解。
醫生的手術刀講究快、準、穩,但《心術》無法做到,它是一把鈍刀,但一點點撕拉社會肌體的某個傷口。作為觀眾,如果能感到疼痛,那說明你還是一個正常人,需要溝通、理解、關愛,如果無動于衷,不能說電視劇拍得不好,只能說人心確實變了。(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