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節如今是個大熱話題,從大愛音樂節虧損之后,越來越受到各界關注,而現在的話題則全部聚焦到了張北草原音樂節。它有可能成為中國音樂節未來發展的一道分水嶺,成則讓人看到希望,敗則重新審視未來發展之路。崔健 、宋柯、胡海泉(微博)、孫冕 、張帆(微博)、郝舫(微博)、楊樾等眾多業內人士齊聚張北共商大計,期待他們有一個好的結果,那對于中國的音樂節而言,將是何等幸事。
國外音樂節小覽
隨著時間的推移,各國音樂節開始越來越專業,從音響燈光到接待規格都細致入微,無一不透著專業二字,這是一項較為神圣的事情,每一個參與者都充滿著熱情,甚至把他當成一種神圣的事業,當這種模式在井然有序的進行中,你才會體會到它身體里散發出的誘人魅力。
這幾年英國的音樂節比較受寵,如懷特島音樂節和 Glastonbury Festival音樂節 ,像Bob Dylan 、Tom Petty、The Heartbreakers、Pearl Jam都參加過這兩個音樂節。
考驗每個音樂節成功與非,盈利模式是決定其是否生存的根本,而良好的習慣則是依靠許多年輕人多年來養成的優良習慣。國外音樂節的門票一般在1000-3000元人民幣之間不等,基本在開票24小時內被預訂完,所以請密切關注網站上的票務信息。一般來說,在第一輪預訂后,主辦方會根據退票情況,再增加第二輪搶票時間,那就是最后機會了。
日本音樂節和其他國家音樂節的最大不同可能就是在于日本人有全世界人都難以想象的秩序, 日本觀眾有百分之百的投入度,像Summer Sonic可能是全世界音樂節里面最罕見的有秩序、干凈的音樂節,對于大部分的城市小清新來說,你不可能會享受Glastonbury的泥濘和灰暗的天氣,你不可能會享受Roskilde在泥水里的摸爬滾打,你也不可能享受Coachella(微博)100%不融入感,所以對于我們來說Summer Sonic是最好的選擇。
高素質造就了一片秩序井然的景象,音樂節設施非常完善,工作人員的服務意識也非常強,你幾乎不用有任何顧慮,去享受音樂就可以了。 與歐美以及中國相比較而言,日本人看演出非常內斂,不會出現太多POGO的場面。
四大音樂節品牌旗幟飄揚
中國的音樂節起步較晚,這和文化、經濟、政治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如今的音樂節則已鋪天蓋地,數量突破100個。有人說中國音樂節已經進入“井噴”狀態,但也有人樂觀地覺得這是音樂節發展的必經之路,而且和國外相比,數量還遠不夠。目前國內音樂節的一個共性是多半都是由主辦方單打獨斗,缺乏政府的支持,而企業贊助只能在經濟上給予一定的幫助,并沒有相關政策的保證。
中國的音樂節出品方,起初是有一撥音樂產業中堅分子在支撐。如迷笛音樂學校的張帆、摩登天空唱片公司的沈黎暉(微博),當然,還有后來熱波音樂節的李岱和張北草原音樂節的李宏杰(微博)。前面兩位擁有迷笛音樂學校和旗下藝人為支撐點,后者以成熟的商業運作理念和戶外得天獨厚的原始草原硬件作支撐,截至目前,這四家音樂節出品方是中國音樂節最為成熟的團體。
大愛音樂節遭受滑鐵盧,成為行業中茶余飯后的話題,為什么死得這么慘?有恥笑、有褒獎,各種人群開始聲討音樂節,和已經死去的音樂產業一樣,如今的音樂節已經四面楚歌。何去何從,成為了業界最值得深思的問題,據悉,首屆音樂節論壇7月28日將在張北草原音樂節舉辦,希望對音樂節的未來發展和潛在的危機做一個較為詳細的研究,
以上所說的四家音樂節主辦單位,唯一的共性是共同經歷了中國音樂節的啟蒙,他們都留洋觀看了國際眾多大音樂節,對其發展趨勢以及優良的操作模式有較深入的了解,如何洋為中用,當年大清朝的“洋務運動”失敗了,中國的音樂節以及整個音樂產業也步入沼澤,如何走出迷局,還是需要拭目以待的!但愿他們心中有本好念的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