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在制約藝人方面,主辦方缺少力度,任由藝人漫天要價,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據大愛音樂節主辦方透露,某臺灣地區女藝人攜帶團隊25人以上,這可以說是近幾年最夸張的記錄,藝人是來演出的,不是帶人來旅游的,機票錢、住宿接待的費用直線上升,給主辦方帶來不小的開支,滑天下之大稽。
成熟的宣傳企劃理念
任何一個成功的音樂節都是依靠成熟的宣傳策劃來讓樂迷心甘情愿成為音樂節的一份子的。從大愛音樂節的潰敗上更能看出,支撐音樂節的除了超級大牌樂隊之外,專業、合理的企劃是支撐音樂節走的更遠的一個重要因素。
目前多數音樂節的制作團隊并不專業,這是致命問題。他們沒有把工作重點放在自我提高上,而依然把目光瞄準明星,認為有了明星加入音樂節就勝券在握。事實上,這種理念是完全錯誤的。一位多次參加過同一音樂節的歌手則稱,同一個音樂節,每年與她對接的都不是同一個團隊。這種現象就很不正常,因為每一個新的團隊接手音樂節都需要磨合,頻繁的更換團隊,只能導致音樂節難以穩定成熟。
而另外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大家對行業的破壞,“蹭票可恥、買票光榮”這個理念是2012張北草原音樂節提出的,這看起來有點可笑,但卻是音樂節是否盈利的重要砝碼,和上海的觀眾相比較而言,北京這一點做的真的是太差了,難怪有演出商說,在上海演唱會消息已放出去,票房蹭蹭的往上沖,賺錢拼的是項目。在北京,再好的項目都被“吃拿卡要”給毀掉了!蹭票成了阻礙音樂家發展以及音樂產業鏈最大的毒瘤,不鏟除的話對于整個行業而言都是致命的。
張北音樂節可以冒這么大的風險來做這樣不討好的事情,確實有些勉為其難,但任何事情都需要有人去做,無論成功無否,張北草原音樂節的主辦還是值得我們支持的,花錢看演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弄得這么慘兮兮,真的是音樂行業的恥辱。
音樂節上的個人習慣,環境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不要隨手丟棄垃圾,這是國人的一個陋習,去看演出不買票,同樣是陋習,想辦法改掉自身的毛病。才是對整個音樂產業最大的支持,有了大眾的支持,中國的音樂節才有機會與世界音樂節相提并論,除此之外,別無他法,但愿音樂節不要像音樂產業那么快就進入寒冬。(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