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晚,在北京大學劇院上演的昆曲專場大師云集,精彩紛呈,然而最后卻出現(xiàn)了意外插曲:主辦方邀請北師大于丹教授做最后總結發(fā)言之時,卻被觀眾高呼“下去”,于丹不得已尷尬離場。此消息由名為“五言六句”的博友于昨日凌晨最先發(fā)布。(11月18日《揚子晚報》)
于丹教授被主持人邀請上臺做總結發(fā)言,但是卻被觀眾轟下臺去,確實是夠尷尬的。有網(wǎng)友批評觀眾不文明沒素質,而北大也極力撇清“喝倒彩”的不是北大學生而是某些社會人士,但筆者認為這件事情自始自終,于丹至少有三點不妥:一是穿著不妥。超短、黑絲、恨天高這樣的穿著,與昆曲演出和現(xiàn)場氣氛格格不入,這是高雅的藝術表演,不是吸引眼球的商業(yè)活動。二是語言不妥。什么“我代表觀眾”之類的話,倒是更像領導同志做的總結性發(fā)言,于丹把觀眾完全置于被領導的地位,而不是昆曲藝術平等的愛好者和分享者,哪個觀眾會吃你這套?三是身份不妥。雖然于丹也有北師大教授的頭銜護身,自幼也愛好昆曲,甚至能夠背誦一些曲詞,但是那畢竟不是你最擅長的領域,與現(xiàn)場表演的藝術家不在一個檔次,何必班門弄斧討人嫌?因此,筆者認為于丹實在是咎由自取。
對于被轟事件,于丹在微博里的回復還算是比較理性和溫和,沒有潑婦罵街的失態(tài)。但是教訓是深刻的。于丹在中國走紅,大概是依靠央視百家講壇這個平臺,講授所謂心靈雞湯的《論語》心得而名聲大噪。于丹教授講課,語言生動自不用說,但學術深度還是欠了點。面向一般觀眾,普及中國傳統(tǒng)文化,于丹是有功的。至于上升到真正學問研究,引領學術潮流,于丹教授還得倍加努力。你從事的是下里巴人的工作,而不是陽春白雪的事業(yè)。于丹成功地把自己包裝成為一個中國舉足輕重的學術超女,依靠的是傳媒的力量。
事實證明,于丹這個學術超女是非常成功的。所著的《論語》心得,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出版,于丹也一躍而榮登中國作家富豪榜前列??梢院敛豢鋸埖卣f,于丹教授區(qū)別與傳統(tǒng)上默默無聞潛心學術的教授而言,是名利雙收。在市場經(jīng)濟的條件下,教授不安于坐冷板凳、熱衷于傳媒本來也無可厚非,但是你把手伸得太長,幻想通吃各種學問,壟斷所有的話語權,頻頻追求高出鏡率,這遲早是要現(xiàn)出原形、付出代價的。
學術超女就只當是娛樂,勉強穿上學術的外衣附庸風雅,一旦被人剝下,就會羞愧得無地自容。學術超女的領地在娛樂圈、傳媒界,不在藝術圈、學術界。學術超女們要時刻警醒,注意自己的邊界,否則被轟下臺絕不會止于這次。(紅網(w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