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僅僅在幾年前還只是“央視春晚”的代名詞,也就是近三四年,“春晚”已經被省級各強勢媒體分化,今年“春晚”一夜間成為各省級衛視包括央視在內廝殺的收視“主戰場”之一了。雖然央視春晚仍舊是除夕夜的獨一節目,但是“春晚”這個電視節目品牌正在進行著耐人尋味的快速更新。
從配角聯歡到品牌戰役
“春節聯歡晚會”是央視在30年前創立的獨有品牌,“春晚”還在20余年里成功地成為了中國春節文化的“新民俗”。然而,近十年來,由于節目套路化,制作理念顯得封閉,甚至由于收視居高不下而有自大傾向的央視春晚,受到觀眾的詬病,為了挽救“春晚”下滑的品牌形象,近兩年來央視認真地開始對節目進行“創新”,例如使用新的班底,將密集的廣告停掉,對外“拆門”引進演出人才……然而,在新形勢的電視商戰下,這場保衛戰也并不好打,因為省級地方衛視的“春晚”也開始組團搶占這塊“版圖”了。
央視春晚是除夕夜全國衛視轉播,因此省級衛視多年來也只是做做春節節目的配角,例如聯手做些“華東五省一市聯歡會”等。但是,在近五年前,湖南衛視、江蘇衛視、東方衛視等強勢媒體開始進入此領域,開始大做自己的“春晚”,經過前兩年的探索與經營,今年各家在比拼“跨年演唱會”后,把春晚這個戰場弄得硝煙彌漫,各家紛紛祭出重拳造勢。有電視專家對揚子晚報記者表示,今年省級衛視全面升級的“春晚之戰”可以說是戰役相當之長的“品牌戰爭”,從暑期的“選秀”節目,到年尾的“跨年演唱會”,再到春節的“春晚”,各衛視在這些收視高峰時間點上集中猛打創造自己的品牌,既是實力抬升的象征,也是爭取觀眾的強大手段。
從毫無章法到轉戰語言類
央視春晚之所以依然雄踞民心,“語言類節目”可以說是居功不小。這一點也被各省級衛視注意到,繼去年嘗到了“語言類節目”的甜頭后,今年江蘇衛視拿出了與央視春晚比拼的最顯著動作——加大春晚語言類節目比例,早前,該臺便表示,今年他們有七個語言類節目,其中既有郭德綱、于謙、小沈陽、沈騰等央視春晚的新笑星,還有央視春晚像郭冬臨這些中老將的“面孔”。地處東北地區得天獨厚的遼寧衛視春晚就更為“步伐大”了。每年趙本山的小品都是“遼視春晚”的收視殺手锏,再加上符合當地百姓習慣的趙家班演員各種“搞笑”,遼視春晚每年的收視都是極為驚人的。而今年,該臺更創辦了一個與央視《我想上春晚》差不多的一個副線節目品牌,叫《本山帶誰上春晚》,趙家班各路人馬紛紛上陣競爭遼視春晚當晚與趙本山同演小品的名額——這種做法,簡直將趙本山這位“小品王”的影響力、熱力發揮到最大了。
從國內歌舞演到國際巨星
春晚從創辦至今幾乎全部是大陸及港澳臺明星們的盛會。央視春晚也曾偶爾邀請過一些國外歌舞團體來助助興,但是國外巨星是從來沒有過一次。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這個“約定俗成”似乎有了變化。今年央視春晚將邀請國際大腕席琳迪翁前來捧場,此消息也曾得到席琳迪翁中國官方歌迷團在官方微博上的證實。不過,央視一直未對外松口,可能源于日前產生的“鳥叔恐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