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馮小剛已經39歲了。2
“這次領導委派我來執導春晚,我覺得就已經給這屆春晚定調了。我也請在座的各位審查領導高抬貴手網開一面……春晚的最高標準就是博人民一笑,我確信,這是咱們習總也不會反對的,況且我們這些受黨教育多年的文藝工作者也出不了大格。”
據媒體報道,為了保密,開上述會議的時候,馮小剛、張國立諸多“大腕”的助理都一律被請到了馮小剛春晚團隊策劃會的門外。
一位知情人士告訴壹讀iRead記者,他知道的包括春晚導演團隊內,有的人也只是在召開發布會幾天前才知道“馮小剛要來”,但除此之外,也并未知道更多消息。
知情人士說,相關參與者聽到此消息后“心里就有譜了”,稱這是個“好信號”。“好信號?他指的是‘馮小剛當導演’,還是‘讓馮小剛來當導演’?”壹讀iRead記者問。“那當然是‘讓馮小剛來’,信號感更強。”
此次公布的馮小剛春晚團隊名單中,兩位年輕策劃—來自開心麻花的沈騰和彭大魔也一度受到媒體關注。事實上,開心麻花已經連續兩屆參與春晚小品。2012年春晚是他們上的第一屆,在央視《春晚》紀錄片里有拍到這樣一幕:來自話劇市場成功的經驗,讓開心麻花的編劇閆非(微博)堅持認為自己的作品“包袱優先”,直到一位春晚老導演對他說,“因為這是春晚,所以它必須先有意義,再有意思。”
“這其實是央視導演對我們的一種保護。”開心麻花團隊后來對媒體說。
按照導演組意見修改過的小品《今天的幸福》,后來往更高層送審時,順利通過。不可否認的是,領導也有難處。10年前,2002年,馮小剛在書中也表達了這種“體恤”:“公平地說,這幾年電影局對我的影片也一路開綠燈放行……有時他們認為不是問題的問題,上映后,就有人寫信告電影局的狀,弄得領導還得替我做檢討,比‘竇娥還冤’”。
歷數馮小剛電影事業的一路“貴人”,其實大多數都如韓三平般,來自“領導”階級。
大導演、大編劇、大明星、大制作,所有的一切,都得要從大領導開始。
上世紀90年代初,馮小剛參與編劇了電視劇《編輯部的故事》這部以諷刺幽默見長的喜劇,引發了有關方面的不快,一時陷入播出危機。恰逢1992年春節前夕,分管意識形態的中央領導李瑞環前往北京市文藝單位團拜。
馮小剛的書里記載了如是一幕:
馮小剛適時站了起來,“瑞環同志,您看了我們的《編輯部的故事》了嗎?”李瑞環笑著點了頭。馮小剛心一下踏實了一塊,又問:“您覺得怎么樣?”會議室變得非常安靜。李瑞環想了想,說:“藝術上我不懂,是外行。政治上我認為沒有問題。內容上,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鐵映同志你有什么看法……”3
“觀眾不是很反感虛假空洞和浮華嗎……我們的策劃劉恒老師,定了六字方針,真誠溫暖振奮,我再加倆字好玩……我們向相聲小品作者傳達一個愿望,把你們最想表達的,最好玩的東西寫出來,千萬不要還沒有邁開步,就先自我閹割,自我審查。”
針對馮小剛上面這段發言,某位央視工作人員對壹讀iRead記者說:“(馮小剛)這話兒一聽就是沒挨過春晚審查的刺兒。”
《中國周刊》的報道顯示,能夠指導春晚的領導名單十分龐大。開相關研討會時,往往要等到第十幾位說完才能輪到總導演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