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報 - 商洛之窗訊 (記者 王尚鋒)一說起產業致富,丹鳳縣土門鎮龍王廟河村的趙啟學就特別高興:“是華茂牧業這個龍頭企業救了我一家,養殖致富更有奔頭啦!”原來,趙啟學家有5口人,由于要供孩子上大學,導致家庭經濟特別緊張。2012年7月,他開始養雞,貸款建了個大棚,養殖規模每批上萬只,由于他能認真鉆研科學養殖技術,嚴格按照養殖的工藝流程執行,所以每批雞都取得了很大的經濟效益,每年可收入10萬元,家庭經濟狀況也因此大為改觀。
這得益于現代農業園區項目的實施,有力推動了該縣肉雞產業化進程。目前,“省級現代農業園區”—陜西(華茂)現代農業園區已形成了肉雞產、加、銷,農、工、貿一體化產業格局,促進了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同步建設。在“華茂”這一金字招牌的帶動下,該縣肉雞生產覆蓋全縣16個鎮,建成肉雞養殖小區100個,全縣肉雞生產能力達到了5000萬只以上,養殖生態雞成了農民脫貧致富的主打產業。
近年來,我市把發展現代農業園區作為加快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不斷創新管理方式,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現代農業園區建設蓬勃發展,經濟效益大幅提升,帶動示范作用日益增強。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發展各類現代農業園區58個,其中創建省級園區12個,認定市級園區11個。園區總投資20.3億元,其中社會資本投入18億元。園區流轉土地5.6萬畝,占全市流轉總面積的三分之一。現代農業園區已成為現代農業發展的新典范、區域經濟發展的新亮點、社會各界關注的新熱點。
通過不斷提升園區科技成果轉化推廣、技術創新、示范帶動能力,文洛式連動智能溫室、陰陽日光溫室、生物疫苗接種雞蛋、名貴花卉、優勢農產品魔芋深加工、休閑生態餐廳等項目相繼落戶現代農業園區,引進新技術近150項,園區成為全市發展現代農業應用新技術、新品種、新設施、新工藝、新農具、新模式的“火車頭”。園區的建設也吸引了境外客商、境內返鄉農民工不斷加大投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熱情參與,已成為投資洼地。
在龍頭企業與合作社的引領下,園區緊緊圍繞區域優勢特色產業的發展,以土地流轉為紐帶,實施“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運行模式,將傳統的一家一戶的農業生產迅速轉化成標準化、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商品化的發展之路。產品開發由單一的生產穩步走向生產、加工、貯藏、銷售一條龍,使產業鏈條不斷延伸、規模實力明顯增強,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發展。
目前,依托現代農業園區龍頭企業,涌現出商州“秦嶺菜籃”、丹鳳民樂“秦樂源”等產品商標,創建出“商鳳牌白條雞”等名牌產品。商洛“山地農產”的銷售渠道不斷拓寬,營銷半徑大幅擴張。園區建設聚集了土地、資金、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運用現代農業管理理念,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實現經濟效益的遞增和裂變。全市園區輻射帶動農民10多萬人次,園區內農民人均純收入1萬多元,高出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