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兩黨談判代表終于在10日就2014年財政預算達成初步協議。如果在國會獲得通過,美國政府就將避免重蹈政府關門事件的覆轍。今年10月,正是基于財政預算的分歧,引發了共和黨激進派對于奧巴馬醫療改革法案的猛烈攻擊。共和黨控制的眾議院和民主黨控制的參議院之間的政治僵局,最終導致美國政府非核心部門17年來首次關閉。
實際上,美國政府距離下一次關門的時間很近。如果兩黨不能在近期達成協議,隨著圣誕假期的到來,美國政府部門將在明年1月再度關閉。參議院民主黨代表穆雷和眾議院共和黨人瑞安就預算達成的初步協議,避免了政府關門這出政治戲的頻繁演出。
這份2014財年的預算協議,將美國2014財年的自主性支出設定為1.012萬億美元,2014財年的國防預算設定為5205億美元,非國防自主性支出為4918億美元。同時,部分廢除了自動減赤機制。政府部門從自動減支程序中恢復650億美元額度的使用權,這筆新增開支將在未來十年里通過其他削減開支的方式和增加政府收費的形式彌補。從目前披露的信息看,用來彌補新開支的費用,包括聯邦政府公務員將為自己的養老支付更多的錢,而人均飛行的費用也將增加5美元。由于政府部門擁有了更多的財政支配權,因此奧巴馬對此大加稱贊,稱“預算協議是良好的第一步,雖然并不喜歡協議的全部內容”。
這份預算協議所產生的效應很可能比人們想象得要多。其一,是防止了美國在2014年的經濟表現被政治游戲反復綁架。過去兩年,美國政府預算問題屢次成為美國國會兩黨議員爭議的焦點,政府一次又一次面臨關門危機,對市場造成了較大沖擊。
其二,是增加了穆雷和瑞安在各自黨內的聲勢。特別是在近年來人才相對缺乏的共和黨,瑞安本來就被視作未來有競爭力的總統候選人,預算協議為其政治前途增加了新分數。某種程度上說,分數也是加給共和黨的。畢竟,盡管采取的是有爭議的方式,但他們確實將預算民主機制發揮到了極致。
其三,將間接影響美聯儲QE(Quantitative Easing,量化寬松)退出的時間和節奏。失業率達到7%以下或6.5%,是美聯儲為啟動QE退出開出的硬條件。在剛剛公布的11月就業數據中,美國失業率已經降到了7%。這也就意味著,QE退出的時間窗口正在打開。事實上,美聯儲多位高官本周已經在就退出作進一步的權衡。但是,新達成的財政預算協議,很可能增添了新的變數。民主黨關于預算的提議中,沒有包括給失業超過26周的人爭取延期福利,而當前的延期福利將于12月28日到期,因此美國官員預計將有130萬人受到影響。根據摩根大通的分析,如果這130萬人全部不納入勞動力人口,美國失業率可能下降0.8個百分點。這也就意味著,美聯儲可能再度延長QE退出的時間。
自今年5月以來,僅僅是QE退出的預期,就已經造成了全球經濟體的“洗牌”效應。其中,尤以印度和印尼發生了市場危機突出。假如QE因為新預算協議而延長,盡管印度、印尼這樣的新興經濟體可以喘口氣,但是經濟表現較好的經濟體,則將面臨熱錢流入的新壓力。這種情況最近在中國已經出現。這既可能增加熱錢輸入國的通脹壓力,也可能醞釀出潛在的市場風暴,發作期就是QE退出啟動時。
另一個變數是,無法預知當預算協議提交國會表決時,會面臨什么情況。共和黨保守派茶黨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此前,他們對于奧巴馬醫改法案的反對立場,似乎正得到實際驗證——醫改法案10月啟動以來,遭遇了首秀失敗。美國共和黨現在用“卡特里娜颶風”形容奧巴馬醫改法案。如果共和黨用實踐情況再度強迫奧巴馬修改法案,而奧巴馬執意維護其最大的立法成就,那么財政預算協議的通過仍可能曲折。
因此,目前還得不出達成預算協議后美國政治架構將平穩運行的結論。財政預算這張政治牌,仍然在發揮其對美國行政以及全球市場的作用。(徐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