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會場上,霧霾成為全場熱議的焦點。上海已明確,PM2.5五年降20%,如何完成責任狀?是致力于工業結構調整,還是從機動車污染治理入手,抑或每個人生活方式的改變,這考驗著現代化大都市快速發展進程中能否“健康呼吸”。
“煙囪”的糾結
一些專家將霧霾元兇指向工業污染。根據相關數據,上海PM2.5的成因中,工業排放占25%。
“必須反思經濟發展方式,寧愿把速度降下來,也要把結構轉過來!”張廣生委員說得斬釘截鐵。雖然重污染企業早已撤出中心城區,但在城郊結合部的區縣還是較多,必須盡快調整產業結構。
在陳玲委員看來,要對固定污染源加強減排監督,例如高耗能高污染的企業,依據霧霾預警等級分批分時段停工減排。對于排污企業重點監控,一旦發現偷排廢水污水或是違規偷偷施工的,一律重罰。
市人大代表徐榮認為,要建立最嚴格的考核激勵機制。上海確定了PM2.5年均濃度下降20%的目標,為完成目標任務,需要制定實施細則和年度計劃,建立對各區縣、行業、重點企業的考核目標和分解落實任務,加強跟蹤評估和考核,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并將空氣質量改善情況和工作目標完成情況,納入對區縣政府、重點行業、企業的考核指標,進行考核獎懲。
“車輪”的欲望
霧霾天越來越多,但街上跑的SUV卻不見少。高品質生活恰恰成為環境質量下降的肇因。
對上海PM2.5成因的調查顯示,流動源排放占據PM2.5來源的25.8%。其中,汽車尾氣是首要因素。
在各條馬路上,達不到柴油車“國三”標準的“黃標卡車”依然很多。它們使用時間短,一時難以淘汰。這些貨船貨車中,絕大多數來自外地,很難監管。對此,柏國強委員表示,“目前本市還剩10萬輛左右黃標車尚未淘汰,每年大約淘汰7萬輛,按這個速度,到2015年本市將淘汰全部黃標車。對于高污染外牌車的管理,要納入長三角聯防聯控機制,對此類流動污染源進行嚴格管理。”
在繆長喜代表看來,一方面要提高汽車排放標準。一方面要大力推進城市大公交戰略。也有委員提出,上海可研究將汽車牌照拍賣收入用作治理空氣污染費用。比如學習洛杉磯的做法,將三分之一收入用于改善空氣質量,三分之一用于建設排污設施,三分之一用于研發。
有位代表說,幾年前當霧霾影響美國波士頓近郊時,那里的居民之間展開了無車日競賽,看誰能在一個月之間積攢出更多不開車的日子。這完全是自發組織的行動,大家在掛歷上認真記錄。這也值得上海借鑒。不少代表認為,應該推廣新能源電動汽車,而要想社會公眾接受電動汽車,企業除了需要做好成本和安全方面問題,還需要政府層面的率先示范。
“渣土”的詰問
現場咨詢活動中,有備而來的游閩鍵委員將《上海市環境空氣質量重污染專項應急預案》打印出來在桌上鋪開,在需要“發問”的章節用紅筆作了標注。“這是我在霧霾最厲害的那天拍的,渣土車還是在上路。這些強制性措施,如果對方沒有做到,怎么處理?”他掏出手機向對方展示了“證據”。
環保局工作人員說,在大氣污染防治法下一輪修訂過程中將會涉及這種情況。“有沒有公示,能不能聽證?”游閩鍵問得迫切。工作人員表示,上海大氣污染防治法也正在修訂中,應該會加入目前應急預案中的強制措施。聽到這里,游閩鍵才起身離開。
“對污染來源構成數據,在沒有系統、深入研究之前,不要輕易發布。”在湯靜波代表看來,根據剛剛啟動的長三角大氣污染協作機制,要加強科研協作,共同組織開展區域大氣污染溯源和防治政策措施等重大問題的聯合研究。他認為,要從監測開始,一步一個腳印地深入進行,加大監測網點的密度,特別是對江蘇和浙江村鎮工業區、工業開發區的監測,進行立體觀測采樣,可以利用城市高樓、電視塔等設施,建立垂直方向的連續監測站,建立不同氣象條件下的大氣污染模式。“只有在大量數據分析的基礎上,才有足夠的權威來判斷和公布大氣污染的真正來源,才更有說服力,才能讓我們的聯防聯控更有針對性。”
“長三角區域霧霾聯合治理,開了個好頭。”一些代表認為,但聯合防治還面臨不少問題,比如在何種情況、何種程度下,才啟動聯防聯控的指令?建立聯防聯控的指標、預警和應急體系,除了掌握“火候”與平衡,更需建立在浩大的基礎分析與觀測“大數據”之上,這是艱巨而考驗智慧的當務之急。
【微觀兩會】
@塵世風云:不以經濟為中心,不以利潤為中心;合理地集約化生產,更多地集約化消費;遏制高消費、不良消費,接近自然。
@love0009:每個城市的發展模式都不會相同,過去依靠工業化步伐的粗放型城市就要首先致力于工業區域的結構合理性調整。但對于機動車輛排放嚴重污染的城市來說,治理機動車就相當重要。當然每個人都要深刻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
@索菲鶯:治理城市空氣質量是需要全社會的力量,科研部門要起到強有力的技術支撐,政府部門要重視和大力的推動,也需要我們市民的積極參與,推動低碳生活。
【政府回應】
大氣治污辦法今年可通過
市環保局局長張全說,新公布的《上海市空氣重污染專項應急預案》在預警分級上進一步細化。上海正在研究修改大氣污染防治法實施辦法,考慮將應急預案中的相關措施作為強制性的條款寫入其中,屆時,相應的處罰規定也會出臺。修訂后的實施辦法預計今年通過。
目前,京津冀、長三角等地區聯動防治污染的格局已經形成。上海將牽頭籌建長三角區域空氣質量預報預警中心,對大氣污染實施聯防聯控,使上海成為長三角地區大氣污染的數據、研判和會商中心。長期來看,要改善區域空氣質量,根本上還是從產業轉型升級入手,發展綠色經濟,因此未來長三角區域將在節能減排、污染排放、產業準入和淘汰等方面逐步對接、統一相關標準,推進大氣污染聯防聯控的科學決策,進而促進區域經濟社會與環境的一體化發展。記者 王海燕 陳瓊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