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一年,我國“經濟航母”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披荊斬棘,破浪前行,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
國家統計局1月2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13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7.7%。這一數據雖然相對于往年有所回落,卻保持了“下限”之上的增速,并釋放出“穩、進、好”的可喜信號。
動力平穩就業向好推動2013年經濟落中趨穩
接受本報記者采訪的本報專家委員會委員、對外經貿大學金融學院兼職教授趙慶明認為,2013年經濟增速回落平穩,GDP增速雖有下滑但仍超過了年度經濟增長7.5%的預期目標。從拉動經濟增長的三大動力以及工業數據來看,有升有降但是總體波動不大。就業狀況良好。
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1月20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去年國民經濟運行的“穩、進、好”
的變化,充分說明了中央宏觀調控政策的科學和中央推動改革、調整結構來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增長的舉措是科學、及時和有效的。
趙慶明指出,去年六、七月份,對我國經濟前景悲觀的情緒有所上升,我國明確提出要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要守住防通脹的上限。在確保經濟增速保持在合理區間的同時,注重經濟結構的調整。由于我國長期維持高速增長已不現實,去年經濟增速的回落也屬正常。
需要關注的是,在經濟增速回穩的同時,我國就業狀況穩定。數據顯示,去年城鎮新增就業人數超過一千萬,超額完成了全年目標。我國當前出現的就業壓力,主要是結構性問題所導致,就業供給與需求錯位因素致使社會所需高級技工的欠缺以及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在保證經濟增長企穩向好的同時,我國經濟增長的質量有所提升。不僅勞動生產率穩步提高,單位GDP能耗繼續下降。
今年經濟增長有望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表示,預計2014年全球經濟復蘇的態勢仍將持續,而國內改革將全面推進。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的動力相比上年不會有明顯波動,經濟增速將維持在合理的區間。2014年GDP同比增速將略好于2013年,預計在7.8%左右。且季度波動較小,全年運行平穩。
趙慶明則預計今年GDP增速在7.3%至7.5%左右。如果就業形勢較好,即使我國經濟增速出現回落也無大礙。經濟增長要考慮勞動力和資本兩大要素。從勞動力來看,我國就業形勢仍然較好,原因在于當前出現的就業壓力實際上是就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從資本要素來看,我國投資很難保持持續高速增長。投資和經濟發展的背后是環境和資源約束問題,目前來看,我國資源環境約束壓力增加。此外,我國更加強調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綜合來看,今年經濟增長速度可能較去年略低些。
“三駕馬車”動力穩定對我國經濟的平穩運行構成重要支撐。趙慶明分析指出,今年投資會有所回落,但是不會出現斷崖式下跌,因為項目都有建設周期,投資增速下行至15%以下幾乎不可能。我國簡政放權一個重要目的是激活民間投資,當前我國民間投資的沖動和動力猶存,成為推動投資相對穩定的重要支撐。消費熱點較為明顯,我國社保水平不斷上升,有利于提升居民消費意愿。在外需難有大的反彈的背景下,我國出口重在保住全球市場份額,出口“馬車”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可以忽略不計。保持經濟企穩增長依然靠內需。
降杠桿去產能我國經濟尚需繼續“穩中提質”
2014年在整體經濟仍將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同時,面臨的一些不確定性也不容忽視。外部經濟環境仍面臨不確定性,對我國出口帶來影響。從國內因素來看,我國面臨降杠桿、去產能的挑戰和壓力。
“中國經濟的結構性失衡問題仍有可能釋放負面效應。”唐建偉如是稱。他認為,2013年多增的社會融資規模中大部分流入房地產及地方融資平臺,這不但造成中國經濟結構的進一步失衡,也對實體經濟其他領域的資金獲得形成“擠出效應”。特別是由于對這兩個領域的宏觀調控政策一有收緊,國內投資增速就可能受影響,進而影響中國短期經濟增速。結構性失衡已經在某種程度上“綁架”了中國經濟,使經濟結構調整步伐艱難。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去年的最終消費對GDP增長的貢獻率是50%,資本形成總額的貢獻率是54.4%,貨物和服務凈出口貢獻率是-4.4%。這組數據說明,我國仍需要進一步優化經濟結構,提升消費在拉動經濟中的地位,從而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