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主任曹鳳岐在北大光華“燕歸來”校友金融論壇上表示,互聯網金融是一種創新,代表了金融創新的方向,打破了銀行對金融的壟斷,促進了利率市場化,倒逼銀行的改革與創新,政府應為其發展創造良好環境,同時要防范金融風險。
互聯網金融打破了銀行的壟斷促進利率市場化
在這場名為“大數據與移動互聯網如何推動金融創新與變革”的論壇上,曹鳳岐表示,互聯網金融從無到有,從萌芽到快速發展,為傳統金融帶來新的理念、注入新的活力。
首先互聯網金融打破了銀行對金融的壟斷。金融改革非常重要的一條就是,打破銀行,尤其是大銀行,對金融的壟斷,為小微企業服務。“大銀行的數字說起來很好聽,但是他們不可能真正為小微企業服務,他們做一單大企業的業務,就是幾億、幾十億,一般小微企業的業務只有幾千塊、幾萬塊錢,而互聯網金融面向的就是這些小微企業,為小微企業服務,為農村服務,為個人服務,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變化。”
其次,促進了利率市場化,提高了投資者的收益。一講利率市場化,銀行就很緊張,為什么?因為現在銀行賺的錢太多了,他們有固定利差,存貸利差。現在貸款利率已經放開了,但是存款不敢放,怕一放可能會提高銀行成本,實際上互聯網金融已經實現利率市場化。余額寶收益要比定期存款高多少?現在很多人不去銀行存款了,轉而選擇理財產品、余額寶等。投資者到銀行去存款,銀行員工都告訴你買理財產品,這種情況下,實際上中國利率已經市場化了,互聯網金融促使他市場化了,這是擋不住的。
第三,從目前P2P以及其他的支付服務來看,網絡金融實實在在地在做普惠金融。如果網絡金融不去做普惠金融,是沒有出路和發展的,因為他們競爭不過大銀行。“現在做小額貸款業務,實際上就是為中小企業尤其是小微企業服務,對個人、農村提供一些非常急需的貸款和其他業務。這也是網絡金融發展他最重要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金融已不再是普通人看不懂的專業術語,理財產品、貨幣基金也不再是參與門檻極高的產品。
曹鳳岐認為,以互聯網支付、P2P、網絡借貸、余額寶、眾籌等為代表的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金融模式、金融理念、金融運行方法的創新。無論歡迎還是不歡迎,他必將在中國金融發展創新的舞臺上一展雄姿。
余額寶非吸血鬼
針對有人提出“余額寶是吸血鬼,要取締,征收存款準備金”,曹鳳岐認為,這實際上以狹隘的眼光看問題。他們驚呼余額寶奪了他們的業務,提高了資金成本,實際上這說明他們沒有用創新的觀點去看問題。互聯網金融為傳統金融帶來了新的理念,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時也帶來了新的競爭“應該說他倒逼銀行進行改革與創新,完全靠傳統的存貸匯,完全靠吃利差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所以銀行也要創新,也要創造一些適合大眾的產品,更應放下身段,為中小微企業服務。”
曹鳳岐指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對傳統銀行提出了挑戰,也給他們帶來很大的壓力,同時也給他們改革提供了新的機遇,“必須看到所有的互聯網金融還是要和銀行合作的。有一些存款必須和他們來結合。互聯網金融或者平臺必須同傳統金融結合起來才能發展,共同發展新品種。”
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必不可少
曹鳳岐認為,互聯網金融代表了金融創新的方向,政府應該持積極的態度,包括在政策措施上為其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對其存在的問題給予重視和解決。要把保護投資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堅決打擊違法犯罪活動,保障互聯網金融健康的發展。
曹鳳岐同時指出,防范互聯網金融風險是一項重要的任務。
第一,要明確互聯網金融機構的法律定位,允許做各種金融服務工作,但是不能越界。中央提了兩條線,一個不能非法吸收公共存款,另一個不能非法集資。
第二,完善資金第三方存管制度。目前確實在存管制度上有安全隱患,大量投資者資金在平臺賬戶上,有可能出現攜款逃跑情況。近兩年就出現過P2P平臺優易網攜款逃跑和倒閉的事件,給放款人造成了資金損失,也影響了整個行業的發展。
第三,健全互聯網企業內控制度。內控制度不健全可能引發金融風險。可以把內控制度作為互聯網金融防火墻,絕不能片面追求業務,擴展規模和營運能力,而采取一些有爭議高風險的互聯網交易模式。
第四,加強對互聯網的金融監管。互聯網金融本質還是金融,不是互聯網。互聯網只是一個方法、手段、模式,現在的情況下,加強互聯網金融企業的監管還是非常必要的。
目前中國還實行分業管理的模式,就是“一行三會”,在這種情況下,屬于銀行、信托業務由銀監會管。保險業務由保監會管,屬于證券業務應該證監會管。對違法違規、虛假披露對投資者造成損失,必須嚴懲不貸。保證金融運行的健康,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總之,互聯網金融是一個新生事物,我們要雙臂高呼,要支持他們的發展,要做好他們的規范,使互聯網金融能夠更健康的發展,為更多的投資者服務,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