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8月,一項高齡失能老人醫療護理保障計劃在上海市六個街鎮開展試點,但這項可用醫保支付居家養老護理費用的服務最初推行得并不順,能夠被審核通過參與的老人數量也不多。看上去很美的一項計劃,為什么難以走好?
70多人享受服務 統一價:10元
“雖然僅付10元,老人還是嫌貴。”從2013年8月1日推行的高齡失能老人醫療護理保障計劃試點街鎮之一的上海市莘莊鎮,已有70多名老人正式享受試點服務。不過,該鎮衛生服務中心相關負責人坦言,由于前期未進行大規模推廣,雖然在六個試點街鎮中吸引的老人數量最多,但推行阻力仍不小。
2013年6月,上海人社局醫保辦牽頭“老年護理保障計劃”,為居家的困難老人提供醫保托底新嘗試。這也是上海市首度將醫保支付銜接入居家養老體系:即依托醫保制度,對全市80歲以上城鎮職工醫保老人、經評估因疾病或生理功能衰退達到相應護理需求等級的,提供居家醫療護理服務。
在莘莊鎮這項試點計劃中,提供的服務多達34項。其中包括助潔、助浴、買菜等在內的生活護理服務14項,另20項為醫療服務,包括導尿、吊鹽水等。不過想要享受上述服務,需經過嚴格門檻界定和評審——上海市戶籍、居住在莘莊鎮,80歲以上需中度或重度醫療護理的高齡老人方能享受。高齡孤老等具有特殊困難的群體報名條件將適當放寬,需輕度醫療護理的亦可。
由莘莊鎮衛生服務中心牽頭的五人評估小組,將根據老年人護理需要進行評估分級,按程度不同提供每周次數不等的1小時護理,由醫保基金和個人承擔不同等級的護理費用。護理一次費用50元,醫保支付80%,自付20%。也就是說,無論享受何種服務,老人的自費部分統一價格為10元。
“服務時間太少,還要另外請保姆”
85歲的陳女士,患有帕金森病和高血壓等,思維反應很遲鈍;她老伴90歲,患痛風、智障等,下肢浮腫,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因子女都在外地,平時由保姆照顧,無法得到需要的專業醫療護理。居民樓內貼出高齡老人醫療居家護理計劃后,老兩口的孩子馬上為父母報名。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上門評估,二老符合醫療居家護理服務的條件,由專業護理人員制定護理計劃:每周為二老各提供2次上門服務,具體內容根據老人身體狀況和需求,選擇“菜單式”服務。
“每人每次僅支付10元,性價比還是很高的。”老人和家屬都表示很滿意。不過,對于類似服務,老兩口孩子們還是覺得不解渴:“服務時間太少了,除固定的兩小時服務,其余時間還得請保姆,花費仍然不小。”
該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負責人表示,目前遍及居民家庭中的社區衛生中心加床床位有300多個,大部分為身患慢性病、收入不高的高齡老人。因為不需要額外付錢,相比之下,高齡失能老人醫療護理保障的小額付費因此受到冷落。中國老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