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泉州驛坂高速路口服務站,運輸司機接受查驗。 洪坤澤 攝在臺企國亨項目建設現場,工人正在焊接鋼板。 洪坤澤 攝
中新網福建泉港4月6日電 (記者 孫虹)疫情之下,作為中國重要石化基地,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區發揮上游原料產能優勢,推進轄區內石化企業加緊原料生產,全力供應生產口罩、防護服、消殺劑等防控物資的下游企業。
“石化園區31家投產企業正常運營。”6日,泉港區委常委、副區長陳劍鋒告訴中新網記者,疫情防控期間,泉港精準劃分“無疫園區”“無疫工廠”,在企業閉環管理的前提下,為重點企業開辟“綠色通道”、上門采集核酸,并在陸地港服務中心為石化園區貨運車輛司機設置專屬核酸檢測“暖心便利站”。
投料生產、產品包裝、裝車發貨……連日來,福建天原化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工人有條不紊地忙碌著,一袋袋聚苯乙烯產品有序地發往各地,用于核酸及抗原檢測棒、檢測盒等一次性醫用材料生產。
在福建聯合石化聚烯烴堆場,一批批聚丙烯無紡布原料正在裝車。經過運輸,這批原料抵達下游企業后,將被加工成紡粘無紡布,最終成為口罩、防護服等成品上市。
“我們及時調整計劃,最大負荷生產,全力保障市場供應,確保周邊無紡布生產企業有好料、不停產。”福建聯合石化聚丙烯裝置生產經理陳光昱如是說。
疫情發生后,企業物流通道一度受阻,難以正常運轉。“在保生產的同時,其實也是在保安全。”陸地港服務中心董事長蔡漢輝告訴記者,如果不暢通、出不去,石化企業勢必要降負荷,可能會給石化企業帶來安全隱患。
為此,泉港石化園區第一時間協調設立聯合石化、消防特勤站和陸地港3個核酸采集點,配備13個核酸采樣臺,推進園區全員及石化企業貨運駕駛員核酸檢測工作規范有序開展。
貨車駕駛員每日一測的24小時核酸檢測報告,成了“綠色通行證”,能夠讓他順利到達目的地,把貨物送到客戶手上。蔡漢輝介紹,得益于專屬核酸檢測“暖心便利站”,每天約有五六百名駕駛員在這里做核酸,6個小時內就可以拿到報告,效率大大提升。
為打通物流“堵點”,在核酸檢測“應檢盡檢、不漏一人”的基礎上,泉港區還暢通綠色通道,于驛坂和泉港兩個高速路口處設立服務站,專門服務物流車輛“點對點”運輸。同時,設置物流運輸車輛消殺點以及物流中轉站,全方位、多舉措幫助石化企業解決“生產原料進不來、產品出不去”的難題。
疫情下,云招商、云服務順利進行。泉港區采取“視頻招商”“網絡對接”等無接觸招商方式,確保招商工作不斷檔。截至目前,今年已正式簽約項目38個,總投資470.8億元人民幣,完成年度目標的52.31%。落實工地閉環管理,石化園區內,總投資500億元新臺幣的臺企國亨項目,各項建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
“自3月21日以來,泉港區已連續15天未發現新增病例,經濟社會整體平穩、持續向好。”陳劍鋒介紹,在疫情轉入常態化后,泉港成立企業復工復產服務專班,建立復工企業清單制度,指導企業落實疫情防控和安全生產措施,并出臺27條企業紓困政策措施,最大限度減少疫情對企業生產經營的影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