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營口4月12日電 (記者 王景巍)4月12日,記者自中國(遼寧)自由貿易試驗區營口片區(以下簡稱營口片區)管委會獲悉,遼寧自貿區營口片區公布五周年發展成績單,五年累計新增注冊企業8745戶,新企業形成稅收20億元人民幣。自貿區規上工業產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和稅收、總固投、開工項目數量分別是掛牌前的2.8倍、7.4倍、4.5倍和6倍。
營口片區自2017年4月10日正式掛牌以來,全面落實《遼寧自貿區總體方案》,建立“企業需求+專業創新部門+國家省市業務指導+咨詢機構”的制度創新體系,累計形成505項創新政策、226項創新案例。其中,191項創新經驗在營口市復制推廣;59項創新經驗在遼寧省復制推廣;“實施船舶安全檢查智能選船機制”等3項創新經驗還在全國復制推廣;“營口片區構建審管聯動閉環管理新模式”等2項創新經驗被國務院自貿試驗區工作部際聯席會簡報推廣。
特別是營口片區結合近年來疫情防控實際,推出線上不見面審批、全程網辦的一系列創新;對進出口企業設備、原材料和產品進出實施專門“綠色通道”;創新推出“易辦電”供電服務改革,通過以函代證、共享租賃、數據互通、服務共建、分類管理等方式,優化企業辦理用電業務全鏈條流程,滿足企業用電需求。
五年來,營口片區憑借承接587項省級經濟管理權限的獨特優勢,大膽探索實踐。
據營口片區管委會工作人員介紹,近五年來,營口片區在實施貿易便利化措施、深化投資領域改革、“放管服”改革、提升市場主體滿意度以及誠信體系建設方面取得突破。
在營口片區的推動下,綠泥石運輸標準納入《國際海運固體散裝貨物規則》、船舶滯期費用從平均3.2萬美元降低到了1.8萬美元、進出口貨物收發貨人備案辦理時限由原來的2個工作日縮短到2小時。
此外,營口片區推出一般類工業項目審批流程改革,“拿地即開工+驗收”。在遼寧省率先實現“一章辦理”“60證合一”,在全國首創“16+X”集成化監管模式,妥善解決了106戶企業20年來無法辦理“不動產登記”等歷史遺留問題,為全面深化改革、擴大開放探索了新路徑。(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