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今年浦銀理財、上銀理財獲批開業,目前已經開業的中資控股的理財子公司共22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去年業績情況如何?
澎湃新聞根據銀行年報披露的數據進行了梳理分析,這22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中有11家為2020年前開業,數據更具可比性。另外1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由于開業時間為2020年4月及之后,2020年的數據相對基數較小,故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2021年的同比數據會出現十幾倍甚至百倍的上漲。
2020年前開業的銀行理財子公司有招銀理財、興銀理財、中郵理財、杭銀理財、寧銀理財、建信理財、工銀理財、交銀理財、中銀理財、農銀理財、光大理財。主要以國有大行和股份行理財子公司為主,還包括寧波銀行、杭州銀行2家城商行理財子公司。
11家2020年前開業的銀行理財子中,建信理財凈利潤增速領跑
數據更具備可比性的11家銀行理財子公司中,凈利潤增幅第一的為建設銀行理財子公司建信理財,高達515.52%。
建設銀行2021年年報顯示,建設銀行去年嚴格遵循監管導向,平穩有序做好存量理財業務經營和整改,完成存量理財過渡期整改任務。截至2021年末,本集團理財產品規模23722.79億元,其中本行產品規模1839.49億元,建信理財產品規模21883.30億元;集團內凈值型理財產品21883.30億元,全部由建信理財經營管理,凈值型產品占比達92.25%,較上年提升47.71個百分點。
除了建信理財,2020年前開業的銀行理財子中,中銀理財、杭銀理財、光大理財、工銀理財、興銀理財、農銀理財、交銀理財、寧銀理財、招銀理財、中郵理財去年凈利潤同比增長473.41%、373.64%、181.21%、118.63%、108.62%、73.66%、73.61%、46.46%、30.57%、3.2%。
對于部分銀行理財子公司凈利潤同比大幅上漲,有業內人士向澎湃新聞表示,這和2020年銀行可能還有部分理財產品沒有轉移到銀行理財子公司有關。
招銀理財去年凈利潤32.03億元列第一
從已披露數據的銀行子公司去年凈利潤額度來看,招商銀行理財子公司招銀理財2021年的凈利潤列第一,為32.03億元。
招商銀行2021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招銀理財扎實推進各項工作。在推進業務轉型方面,一是遵循監管要求,完成資管新規過渡期的整改計劃。二是按照《關于規范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的要求,開展現金類產品轉型。合理降低資產平均久期,引導客戶增加對非現金類產品的配置,預計現金新規過渡期結束后現金類產品能夠實現穩妥轉型。
此外,在完善風險管理方面,招銀理財加強對重點行業和大額客戶的回檢,完善對單一信用主體的集中度風險管控 ;加強對新產品、新業務策略的合規風險評估,制定理財產品市場風險應急方案,提高應對市場風險突發事件的效率和能力。在豐富產品體系方面,招銀理財聚焦客戶需求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理財產品,固收+、多資產、權益類產品規模穩步增長,同時與摩根資管(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 (Asia Pacific) Limited)持續深化合作,雙方各自發揮在固定收益和全球權益投資領域的優勢,合作發行了4只產品。
中小銀行理財子持續發力
中小銀行理財子公司中,除了杭州銀行的理財子公司杭銀理財和寧波銀行的理財子公司寧銀理財外,其余均在2020年后才陸續開業。杭銀理財去年凈利潤為6.11億元,同比增長373.64%;寧銀理財去年凈利潤4.35億元,同比增長46.46%。
2020年4月陸續開業的城農商行理財子公司中,南銀理財、青銀理財和渝農商理財在去年取得不俗成績,凈利潤同比巨幅增長。
于2020年8月開業的南銀理財去年凈利潤6.46億元,于2020年9月開業的青銀理財去年凈利潤達到4.08億元,于2020年6月開業的渝農商理財去年凈利潤達到3.56億元。
從南京銀行、青島銀行、渝農商行2021年年報來看,3家銀行理財子公司均已完成凈值化轉型、存量資產整改等過渡期整改轉型工作。從理財產品規模來看,南銀行理財產品規模超3000億元,青銀理財和渝農商理財的理財產品規模為1000多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