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濟南6月10日電 (孫婷婷)布局“環渤海”“沿黃海”兩大千萬千瓦級海上光伏基地,打造膠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核電基地,推進濰坊、泰安二期等抽水蓄能電站建設……6月10日,在山東省人民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山東省能源局電力處處長李愛民悉數介紹該省為推動電力綠色低碳轉型發展正在開展的重大項目。
李愛民表示,“十三五”以來,山東能源、電力結構調整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偏煤”的結構性矛盾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截至“十三五”末,該省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省內煤電發電量占全社會用電量的比重仍比中國平均水平高出約10個百分點和8個百分點。
海上風電開發建設是山東電力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的主要任務之一。李愛民稱,該省將重點圍繞渤中、半島北、半島南三大海上風電片區,打造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到2025年,全省風電裝機達到2800萬千瓦,其中海上風電裝機力爭達到800萬千瓦。
此外,山東還將布局“環渤海”“沿黃海”兩大千萬千瓦級海上光伏基地,規劃建設魯北鹽堿灘涂地千萬千瓦級風光儲輸一體化基地和魯西南采煤沉陷區“光伏+”基地,推動整縣(市、區)分布式光伏規模化開發示范。到2025年,山東光伏發電裝機達到6500萬千瓦,其中海上光伏1200萬千瓦左右。
李愛民透露,山東有序推動核電建設,打造膠東半島千萬千瓦級核電基地。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該省推進海陽、榮成等核電廠址開發建設,做好新廠址前期工作,加強儲備廠址保護和研究論證,適時啟動開發建設。到2025年,核電裝機達到570萬千瓦。
對于符合安全、環保、能效要求和相關標準的合規煤電機組,山東“退而不拆”,將其關停后作為應急備用電源。“十四五”期間,關停煤電機組可形成400萬千瓦的應急備用能力。
山東還將充分利用“外電入魯”送電通道富余空間,深化與甘肅、吉林、寧夏、青海、內蒙古等送端省份能源戰略合作,簽訂中長期購售電協議,確保外電穩定送入。到2025年,該省既有直流通道利用小時數將提高到4500小時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