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央行發布5月金融數據顯示,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7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8399億元。廣義貨幣(M2)余額252.7萬億元,同比增長11.1%。狹義貨幣(M1)余額64.51萬億元,同比增長4.6%。人民幣貸款增加1.89萬億元,同比多增3920億元。
多位首席經濟學家第一時間解讀指出,在政策積極發力下,5月的金融數據超出預期,社融大幅增長表明經濟進入修復通道。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家明明對中新經緯表示,5月信貸和社融增速都比市場預期高,主要來自政策的積極發力。
中泰證券首席分析師楊暢認為,5月金融數據有三大特點:第一,政府債券融資拉動社融,地方政府專項債對社融的貢獻連續9個月擴大;第二,居民中長期貸款連續6個月同比少增,但幅度略有收窄,能否顯現房地產銷售端的拐點,值得關注;第三,企業中長期貸款信心有待修復,短期貸款回暖,票據融資階段新高,或表明企業對降息的預期仍然存在。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認為,5月金融數據表明,寬貨幣向寬信用傳導效果顯現,但企業和居民中長期貸款增長不夠理想,說明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仍然偏弱。
數據顯示,5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為2.79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多8399億元。從單月社融增量來看,超過去年11月、12月的水平,為何會出現大幅增長?
明明分析認為,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二是政府債的融資額明顯多增;三是企業債的融資額也是同比多增。
國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指出,社融超預期主因信貸和政府債券支撐,其他分項變化不大。5月,新增人民幣貸款1.82萬億元、同比多增超3900億元,政府債券新增1.06萬億元、同比多增近3900億元,兩者合計貢獻新增社融同比增量的93%。
5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為329.19萬億元,同比增長10.5%。楊暢認為,社融存量連續9個月擴大,這也反映了地方政府專項債在拉動社融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地方政府專項債在基建投資中具有一定比例,反映了對基建的資金支持,伴隨著人員流動的逐步修復,基建項目的實際進展有望提速。
從個人信貸的角度來看,明明指出,“人民幣貸款同比多增大概3000多億,主要的來源還是企業端。企業端主要的構成是短貸和票據融資,所以總體來看信貸結構還是需要進一步的改善。從居民端來看的話,短期貸款基本持平,但是中長期貸款仍然是同比少增的?!?/p>
數據顯示,5月M1回落0.5個百分點至4.6%,M2回升0.6個百分點至11.1%。
趙偉認為, M1回落或反映企業活化動力相對不足;存款分項中,居民、企業存款同比多增6300億元和12200億元以上,非銀存款少增5260億元以上,財政存款同比少增,或與退稅、財政支出加快等有關。
明明表示,從存款端的數據來看,M2增速還是比較高的,回到了11%以上,應該說減稅降費的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
展望未來,明明認為,“考慮到整個6月份政策還是非常積極,包括政府債的發行也會比較集中,另外還有信貸增長也會保持平穩,所以我們認為6月份的金融數據還是會保持在相對較高的水平。”
趙偉表示,伴隨疫情影響逐步消退,經濟最差階段已經過去。除了持續降成本激發需求外,積極挖新項目儲備、促消費、穩地產等需求措施已在路上,后續仍需跟蹤擴大有效投資等措施效果顯現。
溫彬表示,下一階段,要進一步落實好一攬子穩增長政策要求,大力提振有效需求,優化信貸結構,著力推動中長期信貸增長,加快改善預期,提振信心,促進經濟盡快企穩回升,運行在合理區間。(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