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們,我跑了,賺了500落袋為安,否則1萬塊怕是砸手里。”數字藏品交流群里,大多幻想一夜暴富,卻也猝不及防成了接盤俠。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調查了解到,由于用戶可以自由設定價格并通過寄售市場買賣數字藏品,導致其價格劇烈波動。原本發售價幾十元的數字藏品,在二級市場交易甚至可以飆升至幾千元到數萬元不等。造富神話刺激了玩家進場,但一陣狂歡過后,“解套”往往成為奢望。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數字藏品平臺以“空投”“合成”等方式吸引新用戶加入,0元搶數字藏品、抽盲盒以及消費一定金額獲得購買資格等炒作手段不斷翻新。而新數字藏品平臺上線,又通過更加激進的手段吸引用戶。
事實上,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和中國證券業協會4月已發布風險提示,呼吁消費者樹立正確的消費理念,增強自我保護意識,自覺抵制NFT投機炒作行為,警惕和遠離NFT相關非法金融活動,切實維護自身財產安全。
“對于國內涌現的這批數字藏品平臺是否合規,目前法律沒有明確規定,但如果售賣數字產品是基于其虛擬貨幣的屬性進行炒作,就涉嫌違法。此外,還要看平臺是否取得了相關資質,數字藏品交易平臺的性質是否有將數字藏品進行金融化、證券化的傾向。”北京市中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趙虎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
01
9.9萬元轉手找買家
一場擊鼓傳花游戲
由于無法與第三方平臺互通,只能在自有平臺轉售交易,數字藏品平臺正在閉環內制造狂歡。
近日,貝殼財經記者進入多個數字藏品交流群發現,與原本的收藏目的不同,數字藏品交易以及劇烈漲跌帶來的財富流動,成為數字藏品購買者更為關心的話題。
貝殼財經記者登錄當前國內最火的數字藏品平臺之一iBox看到,其每一份數字藏品往往發售幾百甚至上千份,購買者可以在平臺自由寄售買到的數字藏品。
其中,6月8日,iBox官方App首頁推薦的數字藏品是玉皇大帝形象的《大鬧天宮系列》數字藏品。數據顯示,該NFT發行并流通了700份,而在寄售平臺上,截至6月11日上午10時左右,這幅NFT最低售價為4.85萬元,最貴的則達到9.9萬元。
不同玩家寄售價格情況。
數字藏品有著自己的一套玩法。用戶可以自由設定價格,并通過寄售市場買賣。不過,這也導致了數字藏品價格劇烈波動,玩家們則陷入一場“賭局”。
貝殼財經記者看到,5月iBox平臺數字藏品價格快速上漲。記者瀏覽iBox平臺中編號601的《大鬧天宮-孫悟空大戰二郎神》NFT作品發現,2021年8月27日其首次以99元價格賣出后,被不同買家分別以1900元、4919.69元、8495元、1.88萬元、2.1萬元、3.89萬元“倒手”,在此期間低買高賣的玩家賺取了成倍的利潤。
但是,在該作品于2022年5月16日被用戶“再割肉進廠”以最高價3.89萬元買入后,就不再有人高價“接盤”,“再割肉進廠”最終以1.56萬元寄售成功,凈虧損超過2萬元。
截至6月9日,該款數字藏品寄售價格2萬元,且無人問津。
激進的造富神話,刺激了不少數字藏品玩家進場,卻也使得高價買入的玩家慘遭套牢。
5月17日,數字藏品平臺TT數藏通過官方公號發布消息稱,“由于近期市場波動較大,我司老板經不住誘惑,將平臺啟動資金100萬挪用進行iBox的投資,目前持倉已縮水至10萬,平臺已經無法繼續運營,已遣散技術團隊。”
貝殼財經記者進入多個數字藏品交流群發現,表示已被“套牢”或者被“割韭菜”的人不在少數。這些人大多被投資iBox數字藏品能夠快速賺錢的消息所吸引,結果高位接盤。“5月iBox的火熱,大伙有目共睹,不只是iBox群的人在抄底iBox,幻藏群、唯一群、秦宇宙群,甚至幣圈、鞋圈和股票圈的人都來了。”有NFT玩家說。
炒作之風正在催漲數字藏品熱潮。
對于5月份iBox數字藏品的漲勢,數字藏品觀察者“村長”發文稱,從5月1日開始,iBox的策劃搞了一個又一個活動,刺激用戶不斷地去賭各種合成材料,于是就形成了現在這種不管什么,只要在ibox里面,就可以炒作的局面。“幾乎每個藏品,價格都已經漲了10倍以上,但這里面存在很大問題,因為要先買幾萬塊錢的東西才有資格買低價的新品,其實iBox包括市面上所有的數字藏品平臺的玩法,都是以前幣圈或者是資金盤玩法的變種。”
貝殼財經記者梳理看到,6月初,iBox平臺舉行了端午節“空投福利送不停”活動。一個多月前,iBox也因為拉新活動提前終止被推至臺前。而黑貓投訴中,不乏網友吐槽“我已消費滿1000,都沒有搶購資格”“ibox說五一購買送空投,目前依然遲遲未到”。
6月10日,貝殼財經記者嘗試針對數字藏品低買高賣等問題進行采訪,不過,進入iBox官方App和iBox公眾號并未看到客服電話,只有公眾號設置“官方公告通知群”。記者進入社群后添加群主“iBox小助手”,截至發稿暫未收到對方回復。
02
炒作套路
平臺設二級市場,開盲盒拉新
二級市場的存在,點燃了數字藏品玩家的熱情。
數字資產本身是一段代碼,比如文字、語音、數字繪畫、數字模型、視頻等數字資產,在計算機中都是以代碼形式存在。代碼是可復制的,一旦數字資產被復制,數字資產的價值就被稀釋。數字藏品則將數字資產和NFT結合,利用NFT不可復制、唯一、不可分割的屬性來強化數字資產的稀缺性,而一旦具有稀缺性,數字資產便有了價格炒作的可能。
近期陷入跑路傳聞的天穹數藏,今年4月份上線就吸粉逾百萬。貝殼財經記者登錄天穹iOS版本App發現,用戶可以在該平臺實現掛售、求購與拍賣數字藏品功能。這意味著天穹數藏設有自己的二級市場。
長期關注NFT的投資者少橫告訴貝殼財經記者,國內數字藏品平臺曾在2021年4月掀起一波“創立熱潮”。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超過300家數字藏品平臺,其中相當數量的平臺在實質層面已經開設了二級市場,用戶可以在平臺上進行數字藏品的交易。
玩家魚貫而入,平臺玩法不斷翻新,助漲了炒作熱度以及投機之風。其中,空投(免費給持有者再發放一個或多個NFT)只是其中之一。貝殼財經記者調查了解到,平臺推出的活動一般拋出誘惑條件——想要獲得優先購的資格和空投等福利,拿到免費的數字藏品,首先需要購買足夠金額的現有數字藏品,而購買數字藏品會推高已有數字藏品的價格,進一步給了用戶通過免費數字藏品升值而“空手套白狼”賺錢的刺激。
通過這樣的循環,數字藏品價格被一步步拉高,只要有后續進場的接盤者,這一擊鼓傳花的游戲將一直持續。
此外,貝殼財經記者發現,數字藏品平臺還開發出了盲盒、拉新、合成等玩法,大部分新晉平臺除了開放寄售市場,掛售、預約搶購和合成功能已經成為“標配”。套路中不僅伴隨巨額財富流動,也吸引了更多流量。
6月9日,畫生Meta宣布將發行《百駿圖》數字藏品,并公布了合成規則,在其寄售市場買入藏品并完成交易的新用戶可獲得空投。天藏藝術稱,只要邀請新用戶注冊即可獲得用于合成數字藏品的“碎片”,邀請量多的人還有可能獲得現金和數字藏品。貝殼財經在天藏藝術小程序頁面看到,同樣可以進行數字藏品的轉售。
貝殼財經記者注意到,“合成”功能往往與盲盒制度綁定,免費誘惑極大激發用戶的拉新熱情。
天穹數藏6月拉新活動介紹,《亞特蘭蒂斯遺落的世界》數字藏品將通過“開盲盒集碎片”活動免費獲得,具體需要邀請好友下載App,每邀請一個人可以獲得一個盲盒,盲盒中包含該數字藏品的“碎片”或者石像數字藏品。集齊8張碎片可以合成《亞特蘭蒂斯遺落的世界》數字藏品。
值得注意的是,活動結束后,碎片將不可以再進行合成,碎片本身也不能交易。由于開出的是盲盒,用戶并不能確定邀請8個人能否集齊8張碎片。這一機制下,為了集齊完整的數字藏品,用戶必須持續不斷拉新,無法集齊合成數字藏品只會“前功盡棄”。
貝殼財經記者在交流群中看到,不少用戶抱怨在數字藏品平臺拉新后沒有拿到相應的數字藏品,空耗時間和精力。此外,記者瀏覽黑貓投訴平臺看到,不兌現活動承諾、商品出售后無法提現、注冊App后被強制扣取管理費等問題成了數字藏品平臺被投訴的重災區。
數字藏品發行并沒有準入門檻,投機心理與平臺的有利可圖讓炒作這把火越燒越旺。貝殼財經記者在多個數字藏品交流群看到,發言最積極的當數各種宣傳“新臺”的廣告發布者,這些新開放注冊的數字藏品平臺,往往以注冊后拉新可以空投數字藏品為名招攬用戶,而0元入局高價轉售的宣傳語恰恰擊中了不少玩家的軟肋。
在這些新平臺的廣告宣傳中,不乏有“iBox已經達到高位,唯有某個平臺潛力最大”、“新臺子政府站臺,內側盲盒+空投”等宣傳語。逐漸加碼的炒作和亂象也讓不少玩家深感擔憂,有數字藏品玩家告訴貝殼財經記者,現在一天就會出現好幾個新平臺,臺子這么多,遲早會被整頓,最終錢砸在自己手里的還是廣大“韭菜”。
03
最低5萬可開發平臺
監管嚴打數字藏品金融化
從技術層面而言,開發一個數字藏品平臺并不難。
貝殼財經記者聯系到一家數字藏品平臺開發者,其表示最低5萬元就可以開發具有藏品發售功能的數字藏品平臺,可交付源碼和代辦資質,“提供NFT發行、展示、獲取、上鏈一站式解決方案”,最快7天就可上線。
而打造數字藏品更加簡單。與實物不同,數字藏品本身的價值主要圍繞IP。擁有一款數字藏品最大的價值就是所有者擁有了版權,這也是數字藏品與收藏掛鉤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大多數國內平臺所發行的數字藏品是放在區塊鏈上的圖片,圖片本身又是可以被復制的。
以在iBox上被炒作至數萬元的《大鬧天宮》系列數字藏品為例,其本身的內容物是獲得上海美術電影制片廠認證的一系列圖片。其中,《大鬧天宮-筋斗云》的形象為孫悟空翻筋斗的圖片,發行的888份全部一樣,不同的只有編號。
事實上,相比真正意義上處于公鏈能夠做到“去中心化”的NFT,國內由于政策限制,數字藏品所在的大多是聯盟鏈。在少橫看來,基于以太坊等公鏈的NFT產品能夠受到區塊鏈合約的約束,規則公開透明,但國內一些數字藏品處于項目方所開發的聯盟鏈上,這意味著項目方可以隨意更改,因此難言“去中心化”。這也就意味著,數字藏品平臺更容易被項目方“操盤”。
數字藏品的金融化一直是監管重點。趙虎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數字藏品”之前通常被稱為NFT作品,NFT為非同質化代幣,與虛擬貨幣有高度聯系,我國《關于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明確了虛擬貨幣相關業務活動屬于非法金融活動。為了去除NFT的代幣屬性,NFT項目作品更名為“數字藏品”。
“對于平臺是否合規還要看平臺是否取得了相關資質,比如是否進行了區塊鏈備案、是否取得增值電信業務許可證、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等資質,如果沒有一般是不合規的。以及需要看數字藏品交易平臺的性質,是否有將數字藏品進行金融化、證券化的傾向。”趙虎告訴記者,如果交易平臺為數字藏品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競價、電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持續掛牌交易、標準化合約交易等服務,很有可能會被認定為交易場所,如未經國務院相關金融管理部門批準,涉嫌違法。
4月13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中國銀行業協會和中國證券業協會聯合發布《關于防范NFT相關金融風險的倡議》指出,堅決遏制NFT金融化證券化傾向,從嚴防范非法金融活動風險,并表示要自覺遵守“不為NFT交易提供集中交易(集中競價、電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持續掛牌交易、標準化合約交易等服務,變相違規設立交易場所。”
一名較早進入數字藏品平臺的人士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iBox等數字藏品平臺在很多方面與倡議里提到的內容有所出入,例如集中競價等,“海外NFT產品的金融屬性非常強,也孕育出了OpenSea等交易平臺,而集中競價所滋生出來的洗錢、炒作等風氣在海外NFT產品上也非常明顯。反觀國內,動輒上千、上萬元的數字藏品本身的價值能否承載其價格,在這之中是否存在泡沫,都是值得思考的,我認為炒作風氣對國內數字藏品的發展起到了負面作用,大平臺更自律,但同時也應呼吁監管側提升行業準入門檻,確保行業正向發展、消費者基本權益。”
上述人士表示,成立數字藏品平臺需要進行區塊鏈備案、互聯網安全管理入網備案、電信增值服務備案、以及文化視聽相關的一些牌照,“目前一些小型數字藏品平臺可能連區塊鏈備案都沒有,甚至有些打著數字藏品旗號并沒有使用相應技術上鏈鑄造的情況,但消費者并不知情。”
少橫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國內數字藏品平臺的火爆要追溯到2021年4月,杭州市相關部門推動組建的數藏品牌“虛狝”上線,由于這是杭州國際數字交易中心的子品牌,帶有官方背景,國內數字藏品平臺由此嗅到了政策利好的風向,一大批平臺由此上線。
不過,貝殼財經記者發現,虛狝品牌目前的主戰場在淘寶的“阿里資產”頁面,通過拍賣的方式進行交易,相比各個自設二級市場的新晉數字藏品平臺顯得“保守”得多。
此外,記者瀏覽了較早從事數字藏品,分別背靠騰訊、螞蟻,擁有眾多合作IP的幻核和鯨探平臺。其中,鯨探規定,任何數字藏品均不得以轉售、炒作、場外交易等非法方式進行使用,僅支持無償轉贈,并且首次轉增要購買滿180天之后,二次轉增需要滿2年。
鯨探業務負責人朱劍雄對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文化數字化是未來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區塊鏈技術應該用于承載版權保護和正版消費,國內的數字藏品平臺應緊貼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圍繞數字文化保護和煥新這一“初心”構筑健康生態體系,使整個行業回歸本身應有的社會價值。
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告訴貝殼財經記者,我國對于數字藏品炒作一直是高壓監管。比如對數字藏品在二級市場流通交易劃定紅線。但區塊鏈技術為基礎的數字藏品具有去中心化的特征,私下交易的二級市場無法完全禁止。
對于國內數字藏品的亂象,從國家層面要加強監管,完善立法,NFT技術是一種工具,要利用工具的特點,可以將NFT技術用于知識產權保護結合,進行合理的利用。但僅僅依靠國家監管是不足的,投資人自身也要對數字藏品價格炒作保持警惕,拒絕當“韭菜”被人收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