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南京6月12日電 (徐珊珊)12日,第二十二屆中國·盱眙國際龍蝦節的系列活動中國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江蘇盱眙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專家學者共探行業新背景,聚焦創新以及數字賦能,為中國龍蝦產業發展“把脈問診”。
按照養殖環境劃分,龍蝦養殖方式可分為蝦稻共生和池塘養殖兩大類。稻蝦綜合種養產業基于稻田濕地資源,進行適度的小龍蝦養殖,既能生產出安全優質的稻蝦產品,又能增加農民收入,且可改善稻田生境,實現穩糧增漁、一水雙用、一田雙收。
中國工程院院士、揚州大學教授張洪程指出,稻蝦綜合種養產業模式內容豐富多彩。全國很多地區均有發展,各有特色,涌現出了“稻蝦輪作”“早稻早蝦”“一稻兩蝦”“一稻三蝦”等模式。新時代背景下,稻蝦綜合種養產業伴隨鄉村振興而得以快速強勁發展。
“十四五”時期,龍蝦產業進入加快推進新發展階段,唯有開拓創新,探索新業態、新技術、新模式,才能破解產業發展瓶頸。
如何用創新驅動小龍蝦產業高質量發展?江蘇省農科院副院長孫洪武認為,要打造集聚共生的產業生態體系,建立“鏈長制”,鍛造小龍蝦產業智慧供應鏈,此外設立小龍蝦科技與文化創新創意專項。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張建軍表示,江蘇作為小龍蝦養殖大省,近年來全省龍蝦產業養殖模式不斷創新,加工和流通快速發展,餐飲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產業鏈和集群化水平不斷提升,在保障水產品穩定供給和促進漁業高質高效發展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江蘇盱眙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做足“小龍蝦、大文章”。盱眙龍蝦產業已從最初的“捕撈+餐飲”模式發展為集科研、種養殖、加工、餐飲、電商、節慶、旅游以及文創產品開發等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活動現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淡水漁業研究中心主任徐跑發布《盱眙龍蝦產業發展研究報告》。他提出,盱眙龍蝦產業未來的發展潛力十分巨大,隨著產業規模越來越大,加強問題研判、展望發展趨勢至關重要。
目前,盱眙龍蝦養殖面積達83.5萬畝,其中蝦稻共生面積達66.5萬畝,產業規模突破百億元。同時,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穩住“三農”基本盤,盱眙搶抓機遇、創新思維,提出了龍蝦“二次創業”,催生了產業發展新動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