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志
6月1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經濟運行數據。
數據顯示:
5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7%,4月份為下降2.9%;環比增長5.61%。
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47億元,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05%。
1-5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05964億元,同比增長6.2%;5月份環比增長0.72%。
1—5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52134億元,同比下降4.0%;其中,住宅投資39521億元,下降3.0%。
經濟運行呈現恢復勢頭 二季度經濟有望實現合理增長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表示,5月份,經濟運行確實出現了積極變化。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形勢總體改善,穩增長的政策措施效果逐步顯現,經濟運行的積極變化有所增多,主要指標多數出現改善,部分受疫情沖擊較大的地區,經濟出現了反彈。
付凌暉表示,6月份,隨著一攬子穩增長政策措施的落地見效,經濟運行有望進一步改善。如果疫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各項穩增長措施落地見效,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二季度經濟有望實現合理增長。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研究員任興洲表示,5月份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向好趨勢明顯,穩住經濟大盤需要流動性適度寬松。
工業生產由降轉增,裝備制造業回升明顯
5月份,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月份為下降8.1%。
經濟學人智庫分析師徐天辰表示,我國制造業競爭力強大,各級政府也高度重視工業生產和供應鏈問題,目前在打通供應鏈堵點、企業減負方面已有諸多舉措。此外,由于疫情對供應鏈沖擊減弱,且傳統上夏季外需偏強,因此工業生產有望在4月觸底后迅速恢復,工業增加值預計在6-9月將取得較強增長。
固定資產投資穩定增長 基建投資提速
1-5月,基礎設施投資同比增長6.7%,漲幅比前4個月上升0.2個百分點。
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鄭后成表示,基建投資是宏觀經濟逆周期調節“重要抓手”。全年看,基建投資增速大幅上行概率較低。原因在于,一是財政部稱將嚴格落實政府舉債終身問責制和債務問題倒查機制,二是地方政府財政壓力進一步加大,三是5月挖掘機銷量同比依舊位于負增長區間。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受益于資金使用規模和范圍的擴大,項目審批和開工提速,疫情沖擊減弱等積極因素,未來幾個月基建投資有望持續回升。不過,城投融資、土地出讓金等制約因素仍然存在,基建反彈幅度可能有限,全年基建投資增速或在8%左右。
地產投資仍存下行壓力,更多放松“限購限貸”的政策可期
1-5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下滑4.0%,降幅比1-4月擴大1.3個百分點。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50738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3.6%;商品房銷售額48337億元,下降31.5%。
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經濟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王靜文分析,房地產銷售低迷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一是不確定能否持續月供;二是不確定房價是否下跌;三是不確定能否如期交房。
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表示,預計未來將有更多一二線城市“因城施策”,放松限購限貸條件,這都將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房地產銷售。同時,商品房預售資金監管未來有望在合理范圍內迎來較大面積的放松,從而穩定房企的現金流。
穩住經濟大盤 還應從穩定預期角度加力
民生銀行研究院宏觀研究中心主任王靜文表示,在各項政策支持之下,經濟正在緩慢走出低谷,三重壓力中的“需求收縮”和“供給沖擊”都有好轉,但“預期轉弱”則有待進一步改觀。如果要確保二季度經濟合理增長,穩住經濟大盤,還應從穩定預期角度加力。
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分析,整體上看,近期疫情形勢整體好轉,對經濟活動的限制減弱,隨著穩住經濟一攬子措施落地實施,實體經濟也出現一定好轉跡象。但也要看到,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演變、美聯儲貨幣政策緊縮等影響下,全球經濟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上升,我國經濟仍然面臨不少困難挑戰,尤其是總需求不足,消費仍然偏弱,就業壓力較大。下一階段,要落實好穩住經濟一攬子措施,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加大力度提振內需,做好對困難領域、行業和人群的紓困,加大對就業的支持力度,盡快使市場主體扭轉預期,增強信心,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