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恢復勢頭顯現,二季度中國經濟能否正增長?
中新社北京6月15日電 (記者 王恩博)4月份多項指標下降后,最新公布的5月份中國經濟數據出現新變化:主要指標多數改善,國民經濟運行呈現恢復勢頭。接下來的問題是:二季度中國經濟能否正增長?
進入5月以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中國經濟運行正實現由受沖擊下滑到逐步恢復的轉變。
物流保通保暢效果不斷顯現,企業復工復產有序推進,讓工業、服務業均出現回升。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0.7%,上月為下降2.9%;服務業生產指數同比下降5.1%,降幅比上月收窄1個百分點。
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加之穩投資、促消費政策發力,市場需求亦逐步改善。5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下降6.7%,降幅比上月收窄4.4個百分點。1-5月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6.2%,保持基本穩定。
伴隨復工復產加快,部分前期受疫情沖擊較大的地區正駛上經濟恢復“快車道”。5月份,長三角地區和東北地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降幅均比上月收窄超過10個百分點。其中,上海和吉林工業生產降幅收窄幅度超過30個百分點。
中國經濟正逐步克服疫情不利影響,主要指標邊際改善,經濟呈現恢復向好勢頭;但眼下還遠未到高枕無憂時。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當前全球經濟發展前景不確定性上升,中國經濟仍然面臨不少困難挑戰,尤其是總需求不足,消費仍然偏弱,就業壓力較大。
如其所言,盡管此番降幅有所收窄,但在疫情影響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已連續3個月下降。主要項目銷售額整體呈現必選消費保持增長,可選消費下降較多的特征,反映出目前消費意愿不強。另外,線下消費、服務消費仍受較大限制。
圍繞促消費,近期中國各方面正持續出招。除多地派發消費券外,有關部門正抓緊研究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等政策舉措,財政金融政策發力亦更加積極精準。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預計,6月份疫情防控形勢進一步向好,對消費尤其線下消費約束將繼續減弱,加之上海等地恢復正常生活秩序后會有一部分積壓的消費需求釋放,預計社零將繼續改善。但他同時提醒,未來需重點解決疫情沖擊下居民收入增速下滑帶來的消費能力不足問題。
經歷受到沖擊和逐漸恢復的過程后,二季度經濟走勢最終如何,6月份表現頗為關鍵。
溫彬認為,下一階段,要繼續做好疫情防控,加大力度提振內需,做好對困難領域、行業和人群的紓困,加大對就業的支持力度,盡快使市場主體扭轉預期,增強信心,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
面對內外壓力,在原有穩增長政策措施基礎上,中國國務院近期進一步出臺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包含6方面33項具體舉措,各地亦積極推出各類穩經濟措施。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付凌暉稱,這些措施有望在6月份逐步顯效,將促進經濟穩定向好。從近期情況看,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有效實施,對緩解企業經營壓力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不斷加大,企業資金狀況得到改善。
王青預計,伴隨穩增長政策效應進一步顯現,6月份各方面宏觀數據將進一步回升,投資引領作用仍將凸顯,社零同比增速有望轉正,工業生產增速將進一步加快。
付凌暉表示,綜合來看,如果疫情能夠得到有效控制,各項穩增長措施落地見效,二季度中國經濟有望實現合理增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