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6月15日電 (呂妍)中德友城論壇綠色合作分論壇6月15日線上舉行。該論壇聚焦綠色低碳和可持續發展,圍繞城市在應對氣候變化中的作用、友城在綠色發展領域合作新機遇等進行研討,搭建交流合作新平臺。
德國萊法州國務秘書海克·拉布(Heike Raab)在視頻致辭中表示,此次論壇提到的綠色低碳發展,是萊法州始終堅守的原則之一,希望在該原則下,能共同促進綠色發展。同時,她也希望在生物技術、數字化、人工智能等方面與中方進一步開展交流與合作。
“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是德中合作的話題之一,我們看到了與國際伙伴在拓展可再生能源方面合作的潛力。”德國薩克森州國際關系、禮賓與媒體政策主任埃里克·庫茲瓦爾(Erik Kurzweil)說,中國留學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群體,通過與留學生等群體合作,能有效推動該州新能源開發的落實。此外,隨著高溫、干旱、洪水等極端天氣頻繁出現,人類必須采取相應的策略應對極端天氣變化所帶來的影響,更好地保護民眾安全和經濟發展。
德國漢堡市政府辦公廳主任倪科瑞(Corinna Nienstedt)表示,在可持續發展方面,雙方有著非常廣闊的合作前景,目前該市在能源、工業、建筑等領域已經開展了相關試點項目,特別是在氫能等清潔能源利用方面,該市著力建設綠色氫能電解廠,通過對氫能的開發和利用,實現城市交通動力和相關企業的供應。“希望雙方民眾共同攜手,凝聚力量,保護好我們的生態環境。”
德國巴符州駐華首席代表魏博(Bernhard Weber)表示,該州始終致力于推廣可再生能源、環保生產技術和提高資源效率等創新技術,許多公司高度關注低碳、節能、環保的生產技術和工藝,并在綠色發展和節能發展上走在前列。“江蘇和遼寧是巴符州的兩個友好省份,合作中也包含綠色發展的內容,期待未來雙方在綠色發展領域開展更多合作。”
中共山東省委外辦主任、省人民對外友好協會會長蔡先金表示,中德各省州市在低碳產業發展、綠色能源建設和生態環境治理等領域,已探索形成了一批成功經驗和工作模式,雙方可以發揮各自在市場、技術、資本、人才方面的比較優勢,深挖綠色合作潛力,共享綠色發展機遇,攜手打造中德友好省州市間合作共贏新亮點。
蔡先金稱,建議雙方攜手促進綠色低碳發展、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合作、提升友城合作新內涵。“面向未來,愿我們以此論壇為契機,以綠色發展為驅動,不斷開拓合作空間,攜手應對共同挑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