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陳書玉
國際油價年內持續攀升,截至6月14日,今年以來WTI原油期貨價格漲幅已超過60%。受益于此,原油主題基金走出集體上漲行情,年內全市場基金收益排行榜中前九名都是主要投資于原油、大宗商品的QDII基金。
追溯本輪原油行情,2020年疫情暴發后原油先是經歷了暴跌,甚至出現負油價。隨后,為支撐和刺激被突如其來的疫情襲擊的全球經濟,各國政府采取積極的財政和寬松的貨幣政策,油價隨之持續反彈。據統計,WTI原油期貨從2020年4月份的6.5美元/桶漲至目前約120美元/桶,漲幅已達17倍。而隨著美國通脹高企,5月CPI指數同比漲幅創40年來新高,目前市場對美聯儲為控制通脹或選擇激進加息預期進一步發酵,國際油價是否將面臨回調成為當下關注的焦點。
原油QDII年內領漲
在國際油價持續攀升的背景下,年內原油QDII基金漲幅居前。Wind數據顯示,截至6月14日,年初至今漲幅排名前十的基金中前九名都是QDII基金,漲幅均超過50%,投資方向基本以原油、大宗商品為主,其中嘉實原油、華寶標普油氣A人民幣、易方達原油A人民幣漲幅分別達68.77%、67.89%、66.59%,位居前三。
關于海外原油股的上漲,廣發道瓊斯石油指數(QDII)基金經理葉帥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原油處于產業鏈的最上游,價格與通貨膨脹一般有著較高的相關性;在高通脹時期,原油往往表現較好,常被用于對沖通脹。疫情暴發以來,由于歐美國家持續采取超級寬松的貨幣政策,導致全球進入了高通脹時代,配置傳統能源企業有助于對沖通脹風險。
另一方面,供需持續失衡導致原油價格攀升,持續改善上游油氣企業的盈利,也帶來了相應的投資價值。從需求端來看,隨著各國逐步從疫情中復蘇,對原油的需求持續增加,按照IEA和OPEC預測,全球原油需求將在2022年達到或略超過2019年的水平。而供給端由于美國產量增長不足、OPEC維持較為緊張的產量配額以及地緣沖突導致的供應中斷等原因,全球原油庫存持續降低,并推升油價達到近十年高位,從而帶動上游油氣企業股價水漲船高。
緊縮預期抬升
高油價能否持續?
近日,美國勞工部公布數據顯示,5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環比上漲1.0%,同比上漲8.6%,同比漲幅創40年來新高。市場對美聯儲為控制通脹或選擇激進加息預期進一步發酵,油價是否將面臨回調成為當下關注的焦點,而多位投資人士均表示短期原油價格或仍將維持偏強。
在葉帥看來,從供需基本面來看,由于原油供需錯配,高油價在短期預計將持續。需求方面,由于需求旺季的到來,全球原油需求強勢反彈。美國能源信息署(EIA)預計美國6月汽油消費量將達928萬桶/日,創疫情以來新高;需求上升推動美國煉油廠開工率維持高位,5月第三周美國煉油廠開工率達到93.2%,創2020年以來新高,有力支撐原油需求。
而供給方面,歐洲地緣局勢緊張導致全球市場每天減少了約200萬桶的原油供應,雖然OPEC將增長幅度從40萬桶/天增加至65萬桶/天,但并不足以彌補由于制裁導致的約每天200萬桶俄羅斯原油供應的減少。因此,供需失衡現狀下,預計短期內高油價將持續下去。
“俄烏局勢短線難以出現緩和跡象,美國消費旺季驅動需求增長,對油價繼續樂觀。”滬上一位基金經理也認為油價或將繼續上漲,他表示,由于美聯儲此前的目標是經濟不發生衰退的情況下,控制通脹水平,后續仍需警惕美聯儲6月縮表加息給A股市場帶來的干擾。當下低庫存下供應端的擾動將使油價的彈性更加明顯。
中信期貨最新研報指出,短期來看,地緣沖突及美歐制裁導致的供應風險預期,和夏季出行旺季推升油品需求預期,支撐美歐原油期貨價格維持偏強。中期需要關注強預期兌現程度。如果俄羅斯產量高于預期,或美歐夏季需求增量不及往年同期,或導致強預期向弱現實的溢價修正。(券商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