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貴州丹寨6月16日電 (袁超)“智慧賦能產好茶,茶香四溢銷路好。”16日,在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縣5G智慧茶園內,炒茶師張有麗正在向游客展示她的手工炒茶技藝,將簸箕里的新鮮茶葉放入鐵鍋,她徒手掌控溫度開始翻炒,茶香隨即飄出。
16日,“錦繡黔東南苗侗山珍茶”第14屆貴州茶產業博覽會黔東南分會場開幕式舉行。會上,東西部協作5G+智慧茶園啟動。
圖為當地農戶在丹寨縣5G智慧茶園內采茶。 袁超 攝丹寨縣5G智慧茶園覆蓋面積5000畝,集旅游觀光、茶葉種植、康養休閑,智慧管理為一體。記者了解到,5G智慧茶園把物聯網技術運用到傳統茶園中去,建設內容涵蓋了氣象分析、蟲情監控、土壤墑情、產品溯源、視頻監控、天翼云播等模塊,通過數字化產業建設,使傳統茶園更具“智慧”,為實現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提供更加科學便捷高效的管理。
“80后”楊梅是丹寨縣小有名氣的“女茶人”,看準丹寨寡日照多云霧的氣候優勢,她開荒種茶并成立了公司,目前已發展茶葉基地3000畝,擁有3500平方米的現代茶葉加工廠,生產的紅茶和綠茶年產量達200噸。
圖為開幕式現場展示的5G智慧茶園運用。 袁超 攝“科技興茶,我們的生意乘勝追擊。”對于已連續5年生產達到國際歐盟標準茶葉的生產者楊梅來說,智慧茶園的運用無疑推動著當地茶企的發展。“茶葉生產實現可視化診斷、科學化生產和數字化管理,改變了單純依靠經驗進行茶業生產經營的模式,確保茶葉的健康生長。”楊梅說。
楊梅坦言,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簡單種植到科技賦能、從特到優,這是丹寨茶葉發展的真實寫照,更是自己帶領企業敢于做大做強的信心所在。
圖為開幕式現場5G智慧茶園啟動儀式。 袁超 攝丹寨縣地處云貴高原,低緯度、高海拔、寡日照與多云霧,晝夜溫差大,土壤富含硒、鋅元素,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為丹寨縣發展茶產業提供了基礎。
近年來,丹寨縣大力發展茶產業,荒山得到了有效利用,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同時,丹寨以“保護生態、注重質量、做響品牌、著力創新”為引領,積極探索茶產業發展新路子,以全產業鏈助推茶產業發展,堅持政府引導、企業帶動、合作社和農戶參與,茶業綜合效益不斷提升。
自2009年起,丹寨縣連續十年被評為“全國重點產茶縣”“中國茶業百強縣”。2021年獲“年度智慧茶業樣板縣域”稱號,是貴州省43個重點產茶縣之一。
“我親眼見證了荒山變金山、銀山的過程。”張有麗說,家鄉連片的荒山種出了致富的茶葉,當地的致富帶頭人開荒種茶,并成立了許多大大小小的公司。“越來越多同我一樣的女性返鄉務工,既賺到了錢又照顧了家庭。”
目前,丹寨縣共有茶園12.19萬畝,覆蓋69村3.8萬人,帶動1852戶6482人脫貧;茶葉注冊企業57家,合作社28家。2022年茶葉產量預計5900余噸,全年綜合產值10億元以上。(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