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海南五指山6月16日電 題:海南五指山:生態融產業 群山變寶山
中新社記者 王曉斌
“以前賣生茶賺辛苦錢,現在村里游客越來越多,我們自己炒茶賣,掙得也多。”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滿鄉毛納村近來成為明星村,游客紛至沓來,村民黃予家的茶葉有了新銷路。
五指山市地處海南中南部山區,九山半水半分田,境內的五指山是海南島最高峰。曾經阻擋致富的群山,在“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實踐中,如今成為一座寶山。
走進五指山水滿鄉,一座座茶園鑲嵌在熱帶雨林之中。福建人莊大文承包了400畝茶園,“為了做一杯干凈的茶,選擇來到五指山”。
莊大文說,自己足跡遍及中國各大茶業產區,“五指山低緯度高海拔,出產華夏第一早春茶;濕度高晝夜溫差大,制成的紅茶鮮爽有回甘”。
五指山一帶土地以中酸性噴出巖土壤為主,雨林植被的落葉使土地較肥沃,適宜綠色高山茶的生長。目前,五指山市茶葉種植面積近萬畝,茶葉加工企業32家,注冊登記的茶業產品商標達到27個,茶葉銷售到全國各地甚至走出國門。
茶葉只是五指山將生態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打造“三片葉”(茶葉、雪茄煙葉、野菜葉)產業中的一部分。爽脆鮮嫩樹仔菜、清香纖滑鹿舌菜、酸爽多汁雷公筍……曾經“長在深山人未識”的五指山野菜葉,已是餐桌上風味獨特的搶手貨。
五指山市順勢加大力度“馴化”多種野菜。記者近日在五指山市暢好鄉、通什鎮看到,當地已探索野菜大棚種植。暢好鄉什哈常年蔬菜基地負責人強浩說,野菜藥食同源,市場前景非常好。
目前,五指山市農業農村局聯合中國熱帶農業科學院熱帶作物品種資源研究所,開展五指山野菜資源調查和收集、野菜資源圃和種苗圃建設、野菜資源馴化栽培與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發、野菜栽培示范推廣等工作。
除了將良好生態轉化為種植優勢,當地還以此發展特色旅游業。暑期臨近,五指山到訪游客明顯增多,峽谷漂流、雨林探秘等玩法備受游客青睞。
“剛過去的端午假期,自駕游客涌來,停車場爆滿。”五指山紅峽谷景區副總經理鄭丙義介紹,流過景區的南圣河河道落差百余米,沿途多巖灘激流,沿岸為原始熱帶雨林,這些原生態山水構成了景區的核心吸引力——漂流。景區十年來累計投入近4億元人民幣,在漂流的基礎上陸續推出峽谷棧道、臨河露營等項目。
五指山還依托良好的生態,建設四季宜居康養樂園。已過鮐背之年的吳一經和老伴多年前就與五指山結緣。他說,“五指山的氣候更適合我們,現在每年是半年在北京,半年住五指山。”
“老年人、亞健康人群是我們的重要客群。”水滿鄉封茶康養民宿負責人李寧說,現代人可以裝空調、造溫室,但是對于體質敏感的人來說,五指山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無法模擬,“相信各地疫情好轉后,我們這里客流量將有大幅提升”。
中共五指山市委書記朱宏凌說,五指山正在引進一批有品牌、有技術、有醫資、有客源的醫養康養項目,打造醫養為基、康養為目、頤養為本的產業體系。
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是國寶,五指山地處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核心區。朱宏凌說,將加快建設熱帶雨林國家公園,豐富雨林發展業態,未來重點做好“十二個林”(林茶、林花、林果、林草、林菜、林菌、林藥、林禽、林畜、林蜂、林游、林養)文章,讓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實現寶山碩果累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