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衢州6月17日電(董易鑫 劉靈雁 王國慶)“農場一共流轉了1000多畝油茶林,但是油茶果要到10月才能采摘,其他的時間就可以發展林下經濟。”16日,浙江省衢州市常山縣一家庭農場負責人朱水土說,除土地流轉所得外,他還帶村民在油茶林下種植多花黃精,實現了“一塊土地兩份收入”。
據了解,常山栽植油茶的歷史超過兩千年,享有“中國油茶之鄉”“浙西綠色油庫”之稱。該縣油茶種植面積28萬畝,占該縣經濟林面積的58%,規模位居浙江首位。
今年以來,常山積極推動油茶林下經濟產業發展,依托林地資源,先后在該縣各個行政村發展多花黃精、養蜂、林菜等林下經濟產業,實現農林資源優勢互補。
常山一油茶種植林。 董易鑫 攝“我們一共在油茶林下種植了300畝多花黃精,按照目前的市場價格,預計三年后可產生約60萬元的經濟價值。”朱水土說。
眼下,正是蜜蜂繁殖的最佳時期。在常山縣何家鄉雙安村,600多蜂箱在茂密的林間依次排開,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甜味。常山縣高壽家庭農場主宋高壽分箱、取蜜,動作嫻熟。“我養蜂40多年了,農場養殖規模從最初的200多箱蜜蜂發展到現在600多箱蜜蜂,一年產蜜3000多斤,預計年產值20多萬元。”宋高壽說。
今年以來,常山依托豐富的林地資源,相繼出臺了技術扶持和獎勵補助政策,鼓勵林下種植多花黃精、生姜、羊肚菌等,拓寬林下經濟發展路徑。
“通過篩選,常山目前有35個行政村適合發展林下經濟。下一步,我們將在這些行政村發展林下經濟高質量示范基地5000畝以上,預計畝均產值1萬元以上。”常山縣油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王昆喜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