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國相繼公布5月份物價數據,高通脹成為普遍現象。在此背景下,如何看待中國當前物價形勢?后期國內物價會不會也大幅上漲?6月1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在新聞發布會上就物價形勢回答了海叔提問。
談及最新物價數據,孟瑋表示,5月份,我國物價繼續平穩運行,上下游價格走勢更趨協調。其中,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漲幅2.1%,與上月持平,環比下降0.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漲幅回落至6.4%,漲幅比上月收窄1.6個百分點,連續7個月回落。
后期走勢怎么看?孟瑋說,我國糧油肉蛋奶果蔬等重要民生商品生產穩定、供應充足,特別是隨著應季鮮活農產品大量上市,市場供應量將持續增加,加之各地物流堵點卡點疏導得力,跨區調運能力明顯增強,穩定居民消費價格具有堅實基礎,國內CPI將繼續運行在合理區間,能夠完成全年3%左右的預期目標。
PPI方面,盡管地緣政治沖突仍在擾動國際能源和糧食市場,但國內口糧自主自足、煤炭資源能夠滿足需求,加之保供穩價政策持續發力,預計后期PPI漲幅有望進一步回落。
海叔發現,與中國物價平穩運行相比,美歐等部分主要經濟體完全是另外一幅通脹“高燒不退”的景象。5月份,美國、英國、歐元區CPI同比漲幅分別達8.6%、9%、8.1%,再創新高。其中,美國物價超預期上行,繼3月份之后再度創下40年來新高,“通脹暫時論”“通脹見頂論”雙雙破滅。
數據顯示,當前高通脹已滲入美國經濟運行和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能源(同比上漲34.6%)、食品(同比上漲10.1%)到服裝(同比上漲5%)、機動車(同比上漲12.6%)等耐用消費品,再到飛機票(同比上漲37.8%)、運輸(同比上漲7.9%)等服務價格,呈現全面大幅上漲態勢;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通脹率連續兩個月同比漲幅超過6%,通脹內生動力十分強勁。
國家發展改革委日前組織專家對近期國內外物價運行情況進行分析、研判,專家認為美國通脹“高燒不退”,完全是由過去幾年一系列錯誤政策導致的,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自私的貿易保護主義。近年來美高舉保護主義大旗,掀起全球化逆流,特別是對中國極限施壓,大搞貿易摩擦,嚴重損害了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
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后,美“開直升機撒錢”,極度泛濫的流動性放大了通脹的幅度和速度。
挑起烏克蘭危機并濫用制裁。美國領導的北約不斷東擴、壓縮俄羅斯地緣政治空間,并不斷“拱火澆油”,最終引發烏克蘭危機。危機爆發后,美及其盟友對俄多次制裁,沖擊全球糧食和能源市場,推動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快速上漲。
此外,美國等西方國家奉行“疫苗民族主義”導致疫苗分配不公,發達國家疫苗過期銷毀和貧窮國家一劑難求并存,造成全球經濟復蘇和防疫政策步調失衡,供應鏈運轉失序。
為應對持續通脹壓力,美聯儲6月15日激進加息75個基點,為1994年以來最大加息幅度。美國專欄作家弗麗達?吉蒂斯認為,美聯儲遏制美國通脹的努力,肯定將會給已經遭受連續打擊的經濟體以及不那么富裕國家的家庭制造新的問題。如今,美國的高通脹已不再是美國自己的問題,而是給世界帶來了更加動蕩不安的國際經濟金融環境和更加不確定的未來。
專家分析,今后一段時期美國通脹或將進一步向各領域傳導蔓延,短期內難以明顯回落,出現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加大。對此,比一味加息收緊貨幣政策更重要的是,美國必須盡快糾正“損人不利己”的錯誤政策,加強國際合作,才能從根本上治理高通脹。
比較之下,中國物價水平遠低于美歐等主要經濟體,繼續對全球物價發揮了重要的“穩定器”作用。
邱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