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太原6月18日電 (記者 李新鎖)汽車市場承壓之下,新能源汽車卻逆勢增長。長期以煤聞名的山西不甘寂寞,加快補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以期在新能源汽車賽道占據一席之地。
16日下午,山西省工信廳召集地方政府、新能源汽車企業等,加快推進新能源產業鏈補鏈、強鏈。
作為浙江吉利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吉利汽車山西基地自2016年9月投產至今,累計生產整車38.5萬臺。
吉利汽車山西基地相關負責人高震說,受國際環境和疫情影響,汽車行業承壓。企業堅持新能源汽車方向,實施“油+電+混動+甲醇”路線。
今年1-5月份,吉利汽車山西基地生產整車38426臺。
高震說,作為“鏈主”企業,吉利汽車山西基地將結合山西汽車產業特性和能源稟賦,打造“煤、電、醇、車”新能源汽車新格局。
作為山西本土汽車制造公司,大運汽車公司近年來深耕新能源汽車領域,建設了年產2萬輛新能源商用車和1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項目,開發了新能源汽車全系列產品。
大運汽車公司董事長遠勤山說,企業將攜手山西汽車上下游產業鏈,積極與省內科研院所、高校共建“產學研用”創新機制,攻關整車設計、電子電器架構、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關鍵共性技術,同時整合零部件供應、充換電站、金融、維修保養等上下游產品服務。
其間,山西多地依托資源、區位等優勢,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
運城市工信局局長張宗澤表示,運城把汽車產業作為運城市四大新興產業地標之一重點推進。
運城重點推進大運汽車公司2萬輛純電動輕型客車、大運汽車10萬輛純電動多用途乘用車、大運汽車氫燃料電池重卡項目、山西藍科途鋰電池隔膜等重點項目落地投產,以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的生產,帶動全產業鏈的布局和發展,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核”。
針對產業鏈短板,張宗澤說,運城將聚焦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三大電”(電池、電機、電控)“三小電”(電空調、電剎車、電助力)等關鍵領域、薄弱環節,深入開展產業鏈招商,提高全產業鏈條上下游配套能力。
山西省工信廳副廳長喬麗剛介紹,山西將依托“鏈主”企業實施“補鏈”,支持吉利、大運“鏈主”企業引進配套企業到山西建廠。推動整車制造企業通過技術支持等方式,與上游中小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提升產業鏈完整度。
此外,山西將重點支持尚太鋰電、中科華孚、重塑科技等企業在電池、電機、電控企業開展定向技術研發,突破高寒地區電池應用技術瓶頸。同時鼓勵省內企業牽頭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同華為、博世、寧德時代等頭部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系,通過核心技術提升加快產業鏈發展。(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