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鄭渝高鐵襄萬段:修筑鐵路如何與山水共美?
中新網重慶6月19日電 (張旭 張卓)鄭州至重慶高速鐵路(以下簡稱鄭渝高鐵)6月20日全線貫通運營。
最后貫通的鄭渝高鐵襄陽東至萬州北段,位于湖北西部、重慶東部山區,穿越秦巴、巫山、齊岳山等眾多山脈,橫跨漢江、大寧河、梅溪河等多條河流,途經多個自然保護區,沿線山高谷深,環境保護、水土保持要求高。
圖為鄭渝高鐵大寧河雙線大橋。 中鐵二局供圖修筑鐵路如何與山水共美?對此,建設者們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開工前,我們委托專業機構,編制完成了本工程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渝萬鐵路有限責任公司負責人告訴中新網記者,鄭渝高鐵于2015年7月取得了環評報告的批復文件,2015年8月取得了水土保持方案的批復文件,開工環保手續齊全,依法合規。
圖為鄭渝高鐵大寧河雙線大橋施工過程中,將棄渣等放入自制料斗中,防止棄渣落入大寧河。 中鐵二局供圖“環保,也貫穿于整個施工過程。”中鐵二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鐵二局)鄭渝高鐵二分部負責人袁勝彬19日告訴記者,他們為此使出了“十八般武藝”。
以鄭渝高鐵大寧河雙線大橋為例,該橋位于小三峽景區內,跨越了大寧河主航道。袁勝彬說,開建時,他們將爆破方案變更為機械開挖方案,此舉有效防止爆破產生的飛石和灰塵進入大寧河。此外,該橋還優化設計方案,取消水中橋墩,從源頭減輕了橋梁施工對地表水的影響。
圖為鄭渝高鐵位于萬州的生態渣水溝,采用石籠網等非砼結構,有利于此地生態系統的恢復。 渝萬鐵路有限責任公司供圖同時,建設者們還將橋梁樁基鉆孔施工、外包混凝土和連續梁澆筑等主體工程所產生的泥漿、沉渣倒入自制料斗中,利用主索道和塔吊運至指定地點進行沉淀分離、集中處理。
建設期間,中鐵二局投入2000多萬元,架設臨時索道,用于出渣;并在大寧河畔橋梁邊坡區域和鐵路區間路基兩側安裝防護網,栽種灌木、喬木約7800平方米,保證“終年常綠,三季有花”。
圖為試運行列車駛過鄭渝高鐵大寧河雙線大橋。 中鐵二局供圖在污水處理方面,渝萬鐵路有限責任公司要求各建設單位設置清污分流措施,使清水與污水分別排放,污水處理達標后,又回用于場地灑水降塵,保證“污水不外排”。
圖為頗具生態感的鄭渝高鐵巫山站。 渝萬鐵路有限責任公司供圖噪音處理方面,施工過程中嚴格控制噪聲,拌合站等施工場地遠離居民點,且夜間停止施工,有效減少了噪聲對周邊居民的干擾。針對鐵路運營過程中的噪聲污染,設置聲屏障15處、隔聲窗14處,確保沿線居民點房屋噪聲指數達標。
值得一提的是對棄渣場的處理,鄭渝高鐵全線42處棄渣場,目前已嚴格落實先擋后棄、渣體防護等措施,有效防止了水土流失,并以喬(木)、灌(木)、草結合的方式恢復植被。“有很多地方都種上了果樹、油菜等。”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這不僅產生了生態效益,也將產生經濟效益。
圖為綠意盎然的生態渣場。 渝萬鐵路有限責任公司供圖截至目前,鄭渝高鐵襄陽東至萬州北段已落實了各項環境保護及水土保持措施,圓滿完成了竣工環境保護、水土保持自主驗收及備案工作,實現了修筑鐵路與山水共美。(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