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上海6月20日電 (記者 陳靜)記者20日獲悉,天津大學馬寅初經濟學院院長、卓越教授、國家能源、環境和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張中祥表示,在實現“碳達峰”過程中,要以生產端、使用端、政策端為著力點,發揮中央層面系統謀劃總體部署的統領作用,制定能源、工業、交通、新型基礎設施、建筑等重點行業和領域“碳達峰”的實施方案和保障體系,從而使各地區達到因地施策、有序達峰的目標。
主題為“碳達峰碳中和與共同富裕雙重目標下的綠色發展”中國經濟學年會能源與環境經濟論壇(2022)在線舉行。張中祥在主題演講中著重探討“雙碳”背景下中國碳市場建設的進程、問題及前景。昆山杜克大學可持續投資研究項目主任、杜克大學尼古拉斯環境學院副教授張俊杰則認為中國區域碳市場總體是有效的,主要通過節能和燃料轉換這兩個渠道來實現減排目的。他表示,當前,中國碳市場并未對企業的財務造成顯著的負面影響,但促進了企業低碳創新,從而幫助企業降低合規成本。隨著區域碳市場并入全國碳市場,行政區域間的碳泄漏會逐漸減少,但是中國仍面臨嚴峻的全球碳泄漏問題。
論壇由中國經濟學年會資源與環境經濟專業委員會與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主辦。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黨委副書記、校長楊力表示,中國提出2030年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實現“碳中和”的宏偉目標,是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勢必醞釀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在加快實現共同富裕的時代背景下,如何促進中國經濟的綠色轉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高質量發展,賦予了中國能源和環境經濟學者們嶄新的歷史使命。他希望與會專家學者們激蕩思想,凝聚共識,共同為推動中國能源與環境經濟發展出謀劃策。
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耶魯大學、武漢大學、中山大學、天津大學、昆山杜克大學、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等全國數十所高校300余位專家、學者在線出席論壇。本次論壇收到105篇投稿論文,通過專家多輪評審,共有19篇高質量論文入選,主要涉及環境規制、企業減排、綠色金融、能源安全等能源環境經濟領域的重要議題。在圓桌三人談環節,張中祥、張俊杰和來自復旦大學的陳釗教授三位專家圍繞“能源與環境:理論與中國實踐”進行對話討論。(完)
搜索
復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