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廣州6月20日電 (孫秋霞)今年以來,受疫情沖擊影響,廣東制造企業面臨成本上升、盈利下滑等困境,下游行業和小微企業的困難比較突出。為支持制造業發展,廣東稅務部門加快落實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
作為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持政策的“重頭戲”,留抵退稅政策惠及的企業當中,制造業新增留抵退稅規模占比約30%,在所有行業中最大。廣東省稅務局數據顯示,今年4月1日-6月9日,廣東地區已有1067億元退稅款退到納稅人賬上。
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的有效實施,盤活了企業資金流,緩解企業經營壓力,對制造業發展形成向上支撐。廣東省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4月,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22萬億元,同比增長4.4%。分行業門類看,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1%。
“我們今年以來享受增值稅留抵退稅超億元,其中依據新政享受3000多萬元,公司正處于擴產投資的階段,這筆退稅款加快了企業資金周轉,緩解了我們的資金壓力。”廣州粵芯半導體技術有限公司(簡稱“粵芯半導體”)財務總監裘彥峰近日接受采訪時說。
粵芯半導體坐落于中新廣州知識城,據了解,粵芯半導體項目總投資270億元,其中,第一、二期投資120億元,第三期計劃投資150億元。
對于像粵芯半導體一樣的重資產制造企業來說,由于前期購買設備和建設廠房,資金投入往往較大,再加上制造業回報周期長,對資金的流動性要求較高。4月1日施行的《關于進一步加大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實施力度的公告》提到,加大制造業等行業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力度,一次性退還制造業等行業企業存量留抵稅額。
近期對工業企業的快速調查顯示: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實施后,獲得增值稅留抵退稅的工業企業中,87.9%的企業認為改善了企業現金流。
廣州雙橋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雙橋公司”)也是一家典型的重資產制造企業,其前身是成立于1943年的廣州味精廠,1999年股份制改造后,雙橋公司開始涉足淀粉糖行業,產品銷量占華南地區淀粉糖市場60%以上份額。
雙橋公司財務負責人林妙儀介紹,近幾年受國際市場及疫情影響,淀粉糖的主要原料玉米粉價格一直上漲,從2018年每噸2500元上漲至今年每噸3500元,公司成本投入越來越大。
“人工、材料、設備成本上漲,新生產基地實際投入比原計劃增加近2億元。今年國家實施大規模留抵退稅政策,稅務局第一時間聯系我們,4100萬元留抵退稅款快速到賬,極大緩解了公司的資金壓力。”林妙儀指出,傳統產業要突圍,數字化轉型是關鍵。目前,公司在廣州南沙區興建的新工廠,未來將承載智能制造的重任,預計年產能將達到100萬噸。
國家稅務總局貨物和勞務稅司司長謝文介紹,5月份,全國享受退稅企業采購支出同比增長10.9%,較留抵退稅前的一季度加快3個百分點,增幅比無退稅企業高7.5個百分點。從對企業的抽樣調查情況看,退稅資金主要用于擴大生產、技術研發、支付薪酬等方面。
作為中藥配方研發領域的創新型企業,國藥集團旗下中藥控股所屬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方制藥”)是留抵退稅擴圍中的“六大重點行業”之一,目前在全國擁有11個大生產基地,100余個常用品種的藥材基地,產品銷往全球60余個國家和地區。
圖為一方制藥標準湯劑制備區 孫秋霞 攝一方制藥財務總監吳佳容介紹,為了滿足市場臨床用藥需求,加快國標省標研究和備案進度,企業需要補充采購產品材料和設備。
“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存有許多留抵稅額,受益于4月份國家出臺的留抵退稅新政,我們及時收到了6400多萬元的退稅,這筆退稅款將主要投入到科研創新和技術升級中,進一步提升公司產品質量,保持并擴大市場占有率。”吳佳容介紹,6月6日,仝小林院士工作站落戶一方制藥,未來將在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融合創新中心形成大健康產業的“線上+線下”“產投+產融”閉環生態系統,助力打造千億級的大健康產業規模。
圖為一方制藥搭建的新生產線 孫秋霞 攝今年留抵退稅政策,小微企業是受益主體。廣東省稅務局數據顯示,4月1日至6月9日,在已獲得退稅的納稅人中,小微企業戶數占比95.2%,共計退稅492.7億元,占比46.2%。
清遠中科振宇機械有限公司是一家集機械設備研發、生產、銷售等為一體的制造業小微企業,隨著企業轉型發展,該公司研發支出等壓力也隨之增大。該公司董事長楊忠財介紹,70萬元的留抵退稅資金,解了企業燃眉之急,將會把這筆資金用在科技產品研發和擴大生產中,尤其是加大新能源開發建設領域設備裝備研發制造的投入。
隨著助企紓困、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等各項措施持續顯效,將有力促進我國工業經濟加快恢復。“雖然目前公司收入受到一定影響,但這只是短暫的。我們今年依然按照計劃開展相關研究和市場布局,引進了大量研發人員。”吳桂容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