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張家口6月29日電 題:后奧運時代張家口續吹綠能風
中新社記者 李曉偉
在距離北京約200公里的河北張家口壩上草原,風機、光伏發電板與碧草藍天相映襯。幾個月前,這里產生的綠色電能,通過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輸送至北京冬奧會三大賽區26個場館,在奧運史上首次實現全部場館100%綠色供電。
資料圖為位于張家口壩上地區的風力發電場。 中新社發 張家口市能源局 供圖“風口”是許多人對塞外山城張家口的印象,當地人調侃稱“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但其實,張家口是中國華北地區風能和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風能資源可開發量達4000萬千瓦以上,太陽能發電可開發量達3000萬千瓦以上。
據張家口市能源局介紹,2007年,張家口壩上地區成為中國首個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至2016年,當地已建成3個百萬千瓦風電基地。
在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工程中都換流站里,運行值長田春雨正在中控室監測設備運行情況,其他20多名工作人員各司其職。自2020年張北柔直工程投產至今,該換流站送電量超過60億千瓦時。
“張北柔直工程是世界首個柔性直流電網工程?!碧锎河暾f,這項工程最關鍵的,是解決光能和風能的波動性給電網帶來的影響,相較于傳統直流輸電,其利用率更高,輸電條件也大大擴寬。后奧運時代,將產生長久穩定的經濟效益。
資料圖為位于張家口壩上地區的光伏發電項目。 中新社發 張家口市能源局 供圖2015年7月,張家口獲準設立國家級可再生能源示范區,被賦予開展體制機制和技術創新,發揮先行先試和示范引領作用的職能,產業鏈條開始不斷完善。
據張家口市能源局介紹,2020年,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示范區建設成果被列入國務院新聞辦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其創立的“政府+電網+發電企業+用戶側”四方協作機制,首次在全國開展綠電市場化交易,并使當地冬季綠電取暖最低降至每千瓦時0.16元人民幣左右,惠及全市民眾。
據悉,截至2021年底,張家口累計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2347萬千瓦(其中風電1644萬千瓦、光伏695萬千瓦),成為中國非水可再生能源第一大市。目前,張家口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達到104家。
“張家口對于相關領域企業和人才很有吸引力?!睆埍蹦墉h新能源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來自江蘇的趙光說。
自2015年落戶張家口以來,該公司在當地率先使用更高效的組串式光伏逆變器技術,已在當地投產70萬千瓦的光伏發電項目,以及30萬千瓦的風電項目?,F今,企業共有40多名運維技術人才。
趙光說,張家口已成為培養可再生能源領域人才的基地,他們正把張家口的項目建設、運營經驗帶到全國各地。
據張家口市能源局透露,“十四五”末,張家口可再生能源消費量占終端能源消費總量比例將達到45%,70%的電力消費將來自可再生能源,形成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綠色能源生產消費體系。
“我們看好這里可再生能源產業發展前景?!壁w光說,他所在的企業會再建一個50萬千瓦光伏項目,計劃今年年內開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