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6月29日電(王爵 陳旭東 黎濤)“轉體成功了,成功了……”6月29日凌晨4時許,四川南充市順慶區的羅瑞卿紀念館附近的將軍路嘉陵江大橋控制性工程——達成鐵路跨線橋梁體施工現場一片熱鬧,該梁體轉體到位,與達成鐵路下行線側梁體成功“牽手”。這也意味著四川省首個不等寬、不等跨萬噸梁體順利轉體,為項目順利通車打下堅實基礎。
跨線橋轉體之后。 黎濤 攝6月29日凌晨2點50分,南充將軍路嘉陵江大橋項目達成鐵跨線橋開始轉體。中鐵大橋局的施工人員經過大約100分鐘的緊張施工,跨線橋完成轉體51度。現場指揮和監理確認,該梁體精確轉體到位。
“這次轉體的跨線橋最寬處31.5米,最窄處只有25.5米,孔跨布置為58+61米,轉體角度51度,轉體重量理論設計值約為1.3萬噸,相當于九千臺小轎車的重量。這種特殊結構在國內轉體施工領域非常罕見。同時,大橋需要在預定的110分鐘內進行封鎖施工,轉體施工必須在凌晨進行,時間短、任務重、安全風險大。”該項目負責人張雄介紹。
達成鐵跨線橋1、2號墩跨越達成鐵路,直接在鐵路上方進行施工難度大且風險高,為了不影響現有鐵路正常運行,中鐵大橋局采用目前國內先進的跨鐵路施工技術轉體橋工藝,采取“先建后轉”的施工方法,先在達成鐵路兩側空地進行施工,待橋梁上部結構完成后進行轉體跨越達成鐵路。
“橋梁完成轉體是重要的一步,接下來我們還要走好轉體收尾工作。”該項目總工程師李沫介紹,主墩轉動到預定角度后,測量員要爬上梁端,精確調整梁體間的對接角度。除了精確姿態調整外,施工人員還要完成主墩的臨時鎖定和轉盤的封固,這些關鍵工序完成后才能算真正的轉體完成。
據了解,作為國內罕見的不等寬、不等跨異形橋梁結構,南充將軍路嘉陵江大橋項目達成鐵路跨線橋的建設為轉體施工領域提供了寶貴的施工經驗,開創了四川省復雜異形橋梁轉體施工的先河,對國內橋梁建設事業起到了強力助推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