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武漢6月29日電 (記者 張芹)《武漢市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29日正式發布,記者從武漢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當天召開的發布會上獲悉,《方案》圍繞內陸開放型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全域公交一體化和公交優先發展、多方協同應急物流分級體系構建、車路協同創新應用確定四方面發展任務和目標。
據悉,2021年2月武漢市入選交通強國建設試點。此次出臺的《方案》,聚焦武漢交通重點領域、急需領域、關鍵環節,對總體框架、任務目標、試點內容、突出亮點進行了系統謀劃。
其中,在內陸開放型綜合運輸大通道建設方面,《方案》提出從航空、水運、鐵路等建設著手,建成鏈接全球航空運輸大通道、通江達海水運大通道、外暢內聯陸運大通道、多層次綜合交通大樞紐等。包括,構建35條商務航線、15條貨運航線、30條文旅航線的國際航線網絡,發展“江海直達、水水中轉、鐵水聯運、沿江捎帶、港城一體”水運體系等。
在高鐵網建設方面,《方案》提出將推動武漢至杭州、貴陽等方向高鐵便捷通道納入國家規劃。加強武漢城市圈城際鐵路與鄰近的長株潭、環鄱陽湖、中原等城市群城際鐵路的延伸對接。逐步在武漢形成“兩縱(京廣、京九西通道)兩橫(滬渝蓉、滬漢蓉)兩對角(福銀、膠貴)”“超米字型”對外高鐵網絡。
在車路協同創新應用方面,未來5年內,武漢將形成累計500公里的智能網聯汽車和智能交通測試道路,形成一批智能網聯道路建設標準規范,應用場景基本落地,建成車城網平臺、開放道路測試綜合管理系統、運營調度系統等,交通數據共享、數據治理、交通仿真等功能實現應用。
武漢市交通運輸局局長鄒耘介紹,根據總體建設目標,武漢將通過1—2年時間,取得試點任務的階段性成果;通過3—5年時間,取得相對完善的系統性成果,形成一批先進經驗和典型成果,為交通強國建設提供經驗借鑒。(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