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7月1日電 (陳心儀)山東近日印發《關于國有企業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十條意見》(以下簡稱《十條意見》),通過建立尋標對標創標工作機制,提升發展質效,增強國有經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到2025年,該省省屬企業打造5家左右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15家左右具有市場主導權的行業一流企業、100家左右“專精特新”和“單項冠軍”企業。
山東省人民政府7月1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專題解讀《十條意見》。山東省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王緒超表示,該省將通過商業模式創新和業態創新,適應消費需求,提高產品服務品質,進而掌握行業話語權和競爭制高點。同時,推動從“山東制造”向“山東創造”轉變,提高產品附加值,提升市場占有率和品牌享譽度。
“國有企業要率先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王緒超表示,國資國企要在國民經濟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具有控制力,要在各類企業間及企業內部開展產業鏈專業化整合,加快培育“鏈主”企業、“龍頭”企業,提高關鍵產業鏈整體控制力。“山東國有企業還要通過上市、混改等途徑優化產權結構,提升上市公司質量,打造資本市場‘山東國企’品牌。”
自2020年以來,山東省屬企業新增柔性引進和合作的院士、國家級人才工程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各類高層次人才390多人。山東省國資委企業領導人員管理處處長胡兵介紹說,該省鼓勵企業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將科研人員作為重點激勵對象并加大激勵力度,放寬尚未盈利的科創板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條件,提高股權激勵授予權益的數量。
《十條意見》提出實施“人才強企”工程。胡兵透露,山東拓寬引才渠道,實施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鼓勵和支持省屬企業到海外、省外建設科研平臺,打造人才飛地。組織省屬企業探索實施“揭榜掛帥”,推動省屬企業21個項目對外發布榜單,總研發預算3447萬元人民幣。
在省屬企業在提升現代企業治理能力方面,山東省國資委企業改革處處長劉福帥介紹說,該省將推動企業深化勞動、人事、分配三項制度方面進行改革。目前,省屬各級子企業已全面推行經理層成員任期制和契約化管理,2021年管理人員末等調整或不勝任退出比例達到3.87%,新進員工公開招聘率達100%,員工市場化退出率達2.6%,管理人員薪酬結構中績效薪酬占比達60%以上。
據了解,山東省國有企業體量大、分布廣,其發展狀況直接影響該省發展大局。該省自2020年全面啟動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推動國有企業面貌在改革創新中發生歷史性變化,開創國企改革的“山東模式”。2021年省屬企業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凈利潤相比2016年分別增長104.3%、149.6%、382.5%、557.7%。(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