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7月1日電 題:探索固廢循環利用 百年礦城扭身尋“綠”
新華社記者楊帆
父親在鋼廠干了一輩子,2018年張繼良也走上煉鋼車間爐前工的崗位。可工作沒兩年,這位“鋼二代”轉投一家從事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公司。
張繼良家住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區,這里是有130多年采煤歷史的資源型工礦區,新中國成立以來累計生產煤炭10億多噸,鋼鐵、電力等產業也是當地主導產業。
張繼良離職并不是覺得鋼廠工作苦,“這是份不一樣的工作,變廢為寶的行業是很有前景的。”他說。
“長期發展之下,鋼渣、除塵灰、粉煤灰等工業固廢資源產量大,總量達1600多萬噸。”古冶區區長路軍強說,近年來固廢一直是古冶環境治理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治理加利用才是最好的方向。
2019年,古冶區被列入國家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基地名單,當地開始摸索綠色發展之路,一批企業先后扎下根來。在古冶經濟開發區,張繼良所在的唐山鶴興廢料綜合利用科技有限公司專門處理冶金固廢。
在鶴興公司生產車間,全自動包裝機轟鳴,一袋袋高純度氯化鉀從提純生產線上完成分裝。公司董事長王俊英介紹,目前公司生產線有價元素回收率達98%左右,無二次固廢產生,年銷售額在8億元以上。
記者采訪了解到,2021年鶴興公司和生態環境部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管理技術中心合作成立“鋼鐵與其他行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技術實驗基地”。當地政府專門設立了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基地建設領導小組,努力用好這個平臺,打造固廢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產業鏈。
古冶經濟開發區所在的卑家店鎮過去產業以鋼鐵、水泥為主,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的工業企業22家。卑家店鎮副鎮長李超告訴記者,傳統行業環保壓力大,噪音、煙塵、廢氣等影響群眾生活,隨著固廢回收產業崛起,這些都變了。
“原來天總是灰蒙蒙的,開半天窗戶屋里就有一層塵土。近幾年變化挺明顯,天空是透亮的,空氣比原來好多了,在院子里晾衣服也不怕灰塵了。”卑家店鎮河南莊村村民彭秀艷說。
“下一步我們將幫扶重點企業做大做強,積極謀劃集群發展項目,全力打造影響全國的固廢循環利用產業基地。”路軍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