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線上消費需求增長 中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快速擴大
中新社廣州7月27日電 (孫秋霞)隨著中國線上消費需求持續增長,在即時配送服務模式下,從生鮮蔬菜到酒水飲料,從鮮花藥品到國潮美妝,能夠快速送到家門口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即時零售等新消費場景正加速布局并保持發展勢頭。
7月27日,達達集團聯合中國連鎖經營協會、京東消費及產業發展研究院發布的《即時零售開放平臺模式研究白皮書》顯示,2021年至2025年,即時零售開放平臺模式預計將持續51%的年復合增速,預計到2025年突破萬億門檻,達到約1.2萬億元(人民幣,下同)的市場規模。
美團研究院院長來有為27日接受中新社采訪時指出,疫情期間,消費者的活動范圍較以前有所收縮,線上消費、本地消費行為明顯增加,線上消費習慣進一步養成。即時零售是以即時配送體系為基礎的高時效性到家消費業態,屬于典型的零售新業態和消費新模式,具有線上線下高度融合、配送流程周期較短等特征。
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Top100超市線上銷售規模近1000億元,比上年增長了40%。其中,近四成樣本企業線上銷售占比達6%以上。美團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商超百貨等各類實體零售門店線上訂單額增長了70%。
即時零售市場的增長潛力,吸引不少傳統零售企業布局。近日,在中國擁有2.8萬多家門店的美宜佳正式發布美宜佳優選APP,旨在打造線上線下一體化的新一代購物平臺。截至6月30日,美宜佳優選會員總數已突破5000萬名。
“我們建立電商平臺,是希望掌握顧客的消費偏好,更好地服務自己的用戶,同時借助大數據讓門店做到精準化運營,最終打造以門店為中心的周邊社區服務平臺。目前,美宜佳優選已與超過500個頭部品牌達成合作?!泵酪思褍炦x平臺業務負責人說。
來有為認為,許多傳統零售連鎖企業積極參與即時零售,一方面是企業自身需要尋找新增長點,另一方面是借助即時零售的數字化系統搭建和改造傳統零售模式,實現線上線下的協同、融合發展,用數字化手段提升自身的經營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埃森哲發布的《聚焦中國95后消費群體》報告顯示,“95后”人群更加注重配送速度,超過50%的“95后”消費者希望在購物當天甚至半天就能收貨,7%的消費者希望能在下單后2小時收到商品。
7-Eleven中國董事長嚴茜在一次公開活動上表示,大環境的改變,使得消費者居家場景和時間變多,需求也有所改變,未來將在外賣等即時零售戰略上重點發力。
廣東亞太電子商務研究院院長陳海權表示,中國零售業線上線下銷售渠道融合已成為一種趨勢,傳統零售業數字化轉型涉及人、貨、場,如果依托店鋪做銷售,線下門店可能會朝倉店一體化發展,需要企業具有數據算力、客戶需求把握能力和配送能力,做好供需匹配。
來有為指出,未來即時零售的發展,要回歸零售的本質,一方面要看其是否更好地滿足消費者“多、快、好、省”的需求,讓更多的消費者愿意為獲得這種便利的服務而付費;另一方面,還要看這種新的商業模式能否有比較好的盈利模型,主要參與者能否做好成本效益的把控,這也決定了未來的即時零售市場結構和整體規模。(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