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卡的盜刷現象廣受詬病,尤其是進入互聯網時代以來。據中國銀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11年銀行卡詐騙犯罪立案數量就已經超過了1萬起。
今年以來,中國證券網金博士理財維權平臺陸續接到一些客戶投訴,這些客戶的信用卡無一例外都在一些境外網站被盜刷。記者了解得知,這些信用卡客戶被盜刷的過程基本相同:客戶買完東西,購物網站上的“店主”聲稱沒貨并提出退款,于是一些客戶便信以為真按照“店主”的提示把信用卡賬號和有效期等信息發給了“店主”,這樣客戶的信息便被盜用了。由于境外網站信用卡購物不需要密碼,只需要信用卡賬號、有效期和后三碼(CVV碼)即可完成交易。因此,一些不法分子便利用客戶網上購物機會竊取客戶信用卡信息,進而在國外的購物網站進行盜刷。除信用卡遭遇網絡詐騙外,客戶的借記卡也遭受了同樣的命運。
針對上面一些案例,平安銀行深圳分行南山支行理財經理劉俊分析表示,客戶在退款時一般都比較著急,尤其是當退款數額比較大時,而不法分子正是抓住了這一心態。
事實上,淘寶網一家店主告訴記者,網購退貨時并不需要信用卡卡號、密碼、有效期、驗證碼等信息,“退款會直接打到用戶使用的網店賬戶或信用卡賬號中的”。
持卡客戶如何在網購過程中保護自己?劉俊表示,網購族在網購支付過程中,無論商家以何種理由(如退貨、折扣返現等)索要信用卡信息如卡號、有效期、驗證碼等,客戶都不要提供,“因為這很可能是一場網絡詐騙”。
此外,劉俊向持卡客戶提出了幾點建議:首先,客戶更改聯系方式時要及時跟銀行溝通,以便客戶在網上支付的時候能夠收到銀行發送的動態密碼,確保安全支付;其次,客戶應在信譽良好的網站進行交易,不要使用不明鏈接。客戶在使用手機支付的時候應該下載官方軟件,以免被釣魚網站套取密碼信息。第三,客戶應該保護好自己的個人信息,在用完一些軟件的時候要及時退出以免個人信息被盜用。
記者還了解到,一些商業銀行也推出了一些特色服務,通過持卡人預留的保密信息和密碼,不僅可以驗證境外網站的合法性,還可驗證持卡人身份,能夠有效降低銀行卡在網絡上被冒用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