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政策調控和經濟環境等影響,信托產品頻頻出現提前兌付的情況。據WIND數據和《證券日報》記者從信托公司官方網站信息的不完全統計,截止到11月5日,今年以來,明確提前清算的信托產品超過200只。
而與此前信托產品提前清算主要以房地產信托為主相比,今年下半年以來,超過10家信托公司的證券投資信托出現提前清算,而原因主要包括“跌破凈值”、“投資人提前贖回”等,而深層次原因,則部分與監管層的“清傘”有關。
今年以來超過200只
集合信托提前清算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WIND數據及信托公司官網信息統計,截止到11月5日,今年以來,已有超過200只信托產品提前清算。
其中,產品清算的高峰自今年7月份開始,平均每月均有約30只產品清算。而今年上半年,平均每月清算產品的數量約在10只左右。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此前信托項目提前兌付多是信托公司防范風險的舉措,而目前造成提前清算產品增多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資金面寬裕。
記者發現,在多只房地產信托項目的清算報告中,注明原因均是,融資方提前償還貸款,按照信托合同的約定,提前清算信托項目。
中國人民大學信托與基金研究所執行所長邢成近日也撰文指出,近期在央行“雙降”影響下,社會融資成本普遍下降,一些優質項目也選擇更低成本的融資渠道。“這兩方面因素無疑為信托公司調低產品預期收益率,‘熨平’資金成本、釋放投資壓力、化解兌付風險提供了機會。而目前信托產品的實際收益率走勢也印證了這一點。”
北京一位信托公司研究人員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隨著近期央行“雙降”,企業資金面逐漸寬裕,預計提前清算的信托產品數量會越來越多,目前多數信托產品都在合同中對提前清算進行了規定,而提前清算產品后,投資者再投資相同收益的產品難度會增大。固收類信托產品數量將減少,收益也將被調低。也有的信托項目在合同中規定了產品利率會隨銀行貸款利率的變動相應變動,以應對‘雙降‘而導致的企業提前還款。
記者統計發現,11月份剛過去5天,提前清算的產品就達到了7起。
受清傘波及
信托產品頻現提前清算
與以往提前清算項目以房地產信托為主不同的是,今年下半年以來的清算信托產品中,卻頻現證券投資信托的身影。
據《證券日報》記者初步統計,7月份以來共有西部信托、長安信托、廈門信托等10余家信托公司發布公告提前清算證券投資信托。
從目前提前清盤的證券投資信托來看,主要有兩點原因:其一是信托產品單位凈值低于止損線被迫清盤;其二是受益人申請提前清盤。
然而,多只證券投資信托產品最近被清盤的深層次原因,則與部分產品涉及監管層的“清傘”有關,大量單一結構化信托產品因尚未適應券商PB系統,被迫在11月底之前主動提前結束,只是在產品的公告描述中,表示是次級委托人申請提前清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