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轉賬免費時代大幕漸漸開啟。繼招商銀行、寧波銀行等銀行之后,中信銀行、浙商銀行相繼表示個人客戶結算電子渠道全免費。分析認為,銀行宣布網銀轉賬免費可以把更多客戶引流到線上渠道,未來或有更多銀行加入進來。另一方面,部分第三方支付平臺則開始向用戶收取轉賬交易費用,未來用戶或逐步回歸網銀渠道。
轉賬格局或分化
浙商銀行行長劉曉春日前宣布,自12月5日零時起,浙商銀行個人客戶結算電子渠道全免費。而在上周二,中信銀行宣布從12月1日起正式取消個人網銀境內轉賬手續費。再往前看,上海銀行、江蘇銀行、招商銀行都已相繼宣布開啟網銀、手機銀行轉賬零收費。
銀行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隨著銀行信息化及計算機體系建設的完善,金融成本下降加上互聯網金融的沖擊,銀行各項費用下調是大勢所趨,多家銀行掀起“網銀轉賬免單政策”,主要目的是應對目前來勢洶洶的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平臺的沖擊,未來還會有更多的中小股份制銀行和城商行跟進,取消網銀轉賬收費可能是大勢所趨。
融360分析師對記者表示,未來的格局可能是,小額支付在第三方支付工具,大額轉賬在銀行網銀。
第三方平臺開始對大額轉賬收費
融360的分析并非沒有道理,相對銀行越來越多舉起免費的大旗,以免費起家的第三方支付,卻開始試水收費。10月17日,微信支付已開始逐步測試轉賬新規。每人每月轉賬和面對面收款,只能獲2萬元免手續費額度,超出部分按照0.1%的標準收取手續費。而支付寶方面在移動端轉賬免手續費,而在PC端轉賬根據“2小時到賬”與“次日到賬”分別設置了0.20%、0.15%費率,服務費上限25元/筆。
在今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就《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其中提到,用支付賬戶轉賬,無論轉入還是轉出,都只能在支付賬戶與自己的同名銀行借記賬戶之間操作。
有分析指出,銀行網銀轉賬免費,而第三方支付轉賬逐步收費,將讓用戶逐步回歸網銀渠道,第三方支付將回歸支付通道地位。
(金羊網-新快報)